第一章

一、再次起步

●江澤民在電報裏說:“欣聞“神舟2號”飛船發射成功,請向參加研製和發射工作的廣大科技人員、幹部職工和解放軍指戰員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

●戚發軔經常這樣說:“做航天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張建啟副總指揮擲地有聲的說:“問題必須徹底歸零,飛船故障不排除,絕不能轉場加注。”

● 再次起步

共和國故事·神舟再發完成研製神舟二號飛船

2000年11月8日,中國西北部的天氣已經異常寒冷。這時,一架大型運輸機緩緩降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機場。隨著機艙打開,舷梯放下,中國“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從貨運飛機機艙中走出來。戚發軔剛毅的臉上,有些掩不住的憔悴。

同機而來的是中國的“神舟2號”飛船,這是中國第一次實現整船空運。在機場上,停著10多輛軍用卡車、20多輛編號的轎車,它們整齊地排成一排,靜靜地等候著與中國的“神舟2號”飛船見麵。

從飛機場通往火箭發射基地的路邊,已經布滿了全副武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負責運送飛船的,都是些訓練有素的官兵,他們麻利地使用各種先進的工具,將飛船的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小心翼翼地從飛機上卸下來。

為了實現安全運輸,“神舟2號”的3個艙段都用特殊金屬殼包裹起來。在把飛船所有的部分都安全放到車上後,車輛開始緩緩啟程。經過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飛船的3個艙段被安全運到了發射基地的測試廠房。

“神舟2號”被安全送到中國發射基地,標誌著中國的飛船再次進入檢測發射階段。飛船在這裏需要經過全方位的檢測、試驗,從而為最後的發射做準備。

“神舟2號”飛船凝聚了中國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的許多心血,為了造好這艘飛船,戚發軔承受了比造其他飛船更多的磨礪。

戚發軔是我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1933年生於中國東北遼寧省瓦房店市。1957年他從北航畢業,然後就一直在中國航天領域默默工作。他不僅親自參加了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1號”的研製工作,而且主持過“東方紅2號”、“風雲2號”、“東方紅3號”等6種衛星的研製,還親自組織了10餘次衛星發射任務。

1992年,戚發軔在花甲之年擔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之職。飛船總設計師,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光環籠罩的職位。可是誰能夠想到這項工作背後的艱辛。

戚發軔當初接受總設計師這個職位的時候,還是有些猶豫的。一方麵因為自己年齡大了,還能不能夠承擔這個重任;另一方麵,造飛船不同於搞衛星,這是一個新的領域,要勝任總設計師的天職,要繞過一係列的“關口”。

此外,載人航天的風險顯而易見,擔當重任首先就要具備能夠坦然麵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但這項任務畢竟還要人做,讓自己擔當,也是國家對自己的信任。

戚發軔吃不下,睡不著,緊鎖著眉頭在房間裏來回走著,這可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妻子薑福玲知道丈夫在猶豫什麼,她說:“老戚,隻要你想做,就去幹吧!一個人還能給國家和社會幹多少年?家裏的事還有我呢!”一句話讓戚發軔感到了妻子的理解與支持,也有了無窮的幹勁。

第二天,戚發軔來到領導的辦公室,堅定地說:“我考慮好了,我幹!”最終,他還是在臨近花甲之年毅然執掌起了飛船設計的帥印。戚發軔再一次步入了一個需要探索的新天地。

戚發軔對自己的人生從來沒有過刻意追求,但在中國航天史上更是在共和國的曆史上,許多的“第一”卻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發軔的生命中。第一發導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衛星、第一艘試驗飛船,都讓他給趕上了。

有人給戚發軔開玩笑說,這些“第一”之所以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完全與他的名字有關。“發軔”,在字典裏的意思就是“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比喻新事業開始。”有如此寓意的名字,自然就融進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輝煌。

可事業的成功,絕非起一個名字那麼簡單。戚發軔事業中的辛勞,恐怕也隻有他自己才能真正體會得到。戚發軔經常這樣說:

做航天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戚發軔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常常不能在家陪伴妻子、兒女。家人雖然不說什麼,但戚發軔還是深感愧疚。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戚發軔的妻子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女人。

戚發軔的妻子是個爽快、賢慧的女人。她對一生埋頭在航天事業裏的丈夫已經“修煉”到了習慣加理解的境界。薑福玲的心願就是戚發軔能有時間和她一起在家吃飯。

在戚發軔夫妻共同生活的40餘年時間裏,不管多大的難事、煩心事,薑福玲總是一人承擔,決不讓丈夫有絲毫分心,這是她一貫的行事準則。薑福玲說:“做為一名航天人的妻子,就要承受這一切,就要做出這樣的犧牲。從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了思想準備,付出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正在戚發軔為中國“神舟1號”忙前忙後的時候,他的家裏卻出問題了。1999年秋,薑福玲的身體越來越感到不舒服,稍微走上幾步路或是上幾級台階,就會心慌氣短,憋悶得難受。她懷疑自己得了心髒病。

於是,戚發軔對老伴說:“等我去西昌回來後,陪你去檢查檢查”。然後,他就直飛西昌發射基地了。在家的女兒戚虹說:“你等我爸,他根本沒時間陪你!還是我陪你去吧。”去阜外醫院作了一次X光檢查,發現左肺不正常。

戚虹於是趕緊找到了時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的袁家軍,說明了情況。

袁家軍非常重視,親自要車,安排薑福玲去721醫院檢查。然而,檢查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薑福玲得的是肺癌,並且已是晚期。

研究院的幾位領導經過商量,決定將這一消息告知戚發軔。此時,戚發軔正在西安測控中心緊張地忙碌著。研究院院長徐福祥說:“老戚,西安的任務快完成了,你跟我們一起回去吧,你愛人有病了。”

第二天,3個人就一起乘飛機回北京了。進了白石橋五院大門,徐福祥才說出了真話:“你愛人得的是肺癌!”戚發軔腦子頓時一片空白,但堅強的他一點也沒表現出來。待打開家門時,看到在香港工作的兒子也回到了家裏,他徹底明白了。但他還是不願相信這個事實。

當天下午,戚發軔提出陪妻子複查,薑福玲不願意。戚發軔說:“最近我也覺得容易疲勞,也想去體檢,你就算陪陪我,行不行?”薑福玲見自己是“搭車”陪丈夫去醫院,就勉強同意了。

這天下午,戚發軔把妻子帶到著名的解放軍總醫院。傍晚出來的複查結果依然顯示是肺癌。

戚發軔接過診斷書,手指顫抖,淚湧眼眶。他大口地做了幾次深呼吸,平靜平靜情緒,又請醫生按照以前別的病例開了一份診斷書。上車後,戚發軔不露聲色地把診斷書遞給薑福玲。

在回去的路上,車內有些沉悶。戚發軔害怕這沉悶的空氣會誘發他心中的酸楚,泄露了秘密,就對司機說:“放個歌曲聽聽吧。”司機問:“放哪首?”“還是那首!”於是,一首舒緩、深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像打開瓶子的香水,立即彌漫開來:

小河靜靜流,微微泛波浪,水麵映著銀色月光……

薑福玲看了丈夫一眼,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回到家裏,戚發軔心亂如麻,他多想在家陪陪老伴啊!可這時基地又來電話了。“神舟1號”飛船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千頭萬緒,要求他必須馬上回去主持大局。戚發軔隻好隱瞞了妻子的病情,把她送進醫院安頓好,心情複雜地趕回基地。

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是戚發軔最緊張忙碌也最痛苦的時候。白天,他必須全天候地盯在現場,檢查飛船升空、運行和返回艙回收的每一個細節、每一道程序;等晚上回到宿舍時,常常已經是深夜了。一想到自己不能親自陪伴在愛人身邊,這個鋼鐵漢子落淚了。

1999年11月20日6點30分,我國“神舟號”飛船首飛獲得成功,戚發軔這一年剛好66歲。

“神舟1號”返回後,科研人員對裝載在“神舟”返回艙內的部分應用係統設備進行了初次試驗,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神舟1號”發射成功後,研究院組織了各個係統總設計師夫人“支前代表團”前去慰問。經過特批,薑福玲也臨時離開醫院,來到航天城。

看到滿臉興奮、不知病情的妻子,戚發軔百感交集,不能自已。這次參觀,也讓薑福玲更充分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重要意義,也更看到了身在前方的丈夫的艱辛。

薑福玲動情地對戚發軔說:

我一定全力支持你早日將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

自此,這個願望就成了夫妻二人共同的心願。

“神舟1號”飛船發射成功,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影響越大,對中國航天工程的壓力也就越大。

2000年年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就把“神舟2號”的發射作為當年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專門召開會議,計劃“神舟2號”飛船和“長征2號F”火箭8月份進駐酒泉衛星發射基地,10月份擇機發射。

“神舟1號”飛船由於是電性船改裝的,許多係統和設備都沒有裝船,與真正的載人飛船還有一定的差距。“神舟2號”是第一艘正樣飛船,載人飛船工程七大係統中的航天員係統和應用係統,“神舟1號”沒有正式上,這次要全部上去,於是生產和測試工作麵臨的困難都比“神舟1號”更大。

“神舟1號”飛船在試驗飛行期間,各係統都暴露了不少問題,有的需要重新設計,有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在“神舟2號”飛船中,所有這些問題都要得到妥善地解決。

航天員係統這一次是重點裝船設備。他們的設備都是提前裝船,前期試驗必須要做紮實,否則,出了問題,飛船還得開大底。

盡管“神舟1號”飛行試驗很成功,但裏麵的許多東西都是初樣件,而“神舟2號”所有產品和設備都要使用正樣件,因此,飛船係統研製生產的工作量還很重。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的飛船電源係統在出廠時,太陽能帆板展開試驗沒有達到要求,要重新做振動試驗和展開試驗。太陽能帆板不能正常展開,等於飛船在陰冷的太空斷電,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緊要關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袁潔當機立斷,決定重新改進飛船的太陽能帆板,保證飛船電源係統正常運行。經過大家的努力,試驗終於成功了。

2000年春節過後,各分係統的相關設備都交付給總體,飛船係統相繼展開總體試驗。

2000年8月18日,是薑福玲66歲生日,生日晚宴後,戚發軔和妻子一起回到醫院。在病房裏,他們道出了心中共同的願望:第一是將中國的宇航員安全送上太空;而第二個心願,則是兩人能相攜走向生命的終點。

2000年11月初,“神舟2號”列入發射計劃。

戚發軔又要走了,他輕輕地吻了一下病床上的妻子,並給她留下一部手機,囑咐她有緊急情況立即打電話。

戚發軔走後,薑福玲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醫生決定給她加大治療力度,化療、放療一起上,她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病情的嚴重。但她表現出了極大的冷靜與堅強,再苦的藥她一飲而盡;再難忍受的治療,她咬牙硬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