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近體詩共三十二首(1 / 2)

酬談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1)三事或可羞,(2)匈奴哂千秋。(3)壯心屈黃緩,(4)浪跡寄滄洲。昨觀荊、峴作,(5)如從雲漢遊。(6)老夫當暮矣,蹀足懼驊騮。(7)(1)《太平禦覽》:梅福於是棄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為神仙。代代有人見,或於玉笥山中逢之。

(2)《漢書》:“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顏師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3)田千秋以一言悟主,旬月取宰相封侯,匈奴譏之。見十一卷注。

(4)顏師古《漢書注》:“丞尉職卑,皆黃綬。”

(5)《庸六典注》:荊山,在襄州荊山縣。峴山,在襄州襄陽縣。

(6)《詩經集傳》:“雲漢,天河也,在箕、鬥二星之間,其長竟天。”曹粹中曰:“漢之在天,似雲而非雲,故曰雲漢。”

(7)《漢書》:“造父善禦習馬,得驊騮,騄耳之乘。顏師古注:“驊騮,言其色如華之赤也。”顏延年《赭白馬賦》:“望朔雲而蹀足。”張銑注:“蹀足,疾行也。”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苕溪漁隱叢話》:“桃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中,犀理瘦骨,天成拄杖也。嶺外人多種此。”胡三省《通鑒注》:“桃竹,桃枝竹也,今江南有之。”

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絕群。靈心圓映三江月,彩質疊成五色雲。中藏寶訣峨眉去,(1)千裏提攜長憶君。

(1)寶訣,仙書也。《唐書·地理誌》:劍南道嘉州羅目縣有峨眉山。

五月東魯行答汶土翁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1)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塗,獲笑汶上翁。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2)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3)此去爾勿言,甘心如轉蓬。(4)(1)機杼,見九卷注。簾櫳,見十一卷注。

(2)《史記》: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餘,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見魯連書,汶三日,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於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誌焉。”

(3)楊齊賢曰:陰虹,指林甫、國忠輩昏蔽其君。

(4)轉蓬,蓬草之隨鳳旋轉者。詳見九卷注。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太平廣記》:崔圓,開元二十三年應將帥舉科,又於河南府充鄉貢進士。其日正於福唐觀試,遇敕下,便於試場中喚將拜執戟參謀河西軍事。

應製時,與越州剡縣尉竇公衡同場並坐,親見其事。公衡之名位,略見於此。

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別君若俯仰,春芳辭秋條。(1)太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散為飛雨川上來,遙帷卻卷清浮埃。(2)知君獨坐青軒下,(3)此時結念同所懷。(4)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若仙居。曾無好事來相訪,賴爾高文一起予。(5)(1)梁簡文帝《長沙宣武王碑》:“秋條下葉,春卉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