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唐時丹陽郡即潤州也,屬江南東道。肅宗至德元載十一月,以崔渙為江南宣慰使,所謂“宣慰判官”乃渙之僚屬也。太白有《上崔相渙詩》數首,此詩乃與其僚屬者歟?
客從昆侖來,遺我雙玉璞。(1)雲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餘,食之可以淩太虛。愛之頗謂絕今昔,求識江淮人猶乎比石,如今雖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恭聞士有調相如,始從鎬京還,複欲鎬京去。能上秦王殿,何時回光一相盼?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無棄捐。無棄捐,服之與君俱神仙。
(1)《抱樸子》:玉亦仙藥。經曰: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也。又曰:服元真者其命不極。元真者,玉之別名也。令人身輕飛舉,不但地仙而已。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盆,當得璞玉乃可用也。
此詩多有缺文訛字,與下八首蕭氏本皆不錄,唯姑蘇繆氏依宋本所刊者有之。
南陵五鬆山別荀七
南陵、五鬆山,俱見十二卷注。
六即潁水荀,(1)何慚許郡賓。相逢太史奏,應是聚賢人。(2)玉隱且在石,(3)蘭枯還見春。俄成萬裏別,立德貴清真。(4)(1)六即,《唐詩類苑》作“軒昂”琦按:“六”字恐是草書“君”字之訛。
(2)《後漢書》: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也。《異苑》: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於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裏內有賢人聚。”
(3)《論衡》:“美玉隱在石中。”
(4)《左傳》:“太上有立德。”
觀魚潭
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鱗躍,(1)圓波處處生。(2)涼煙浮竹盡,秋月照沙明。何必滄浪去,茲焉可濯纓。
(1)左思《蜀都賦》“鮮以紫鱗。”
(2)潘嶽詩:“遊魚動圓波。”劉良注:“圓波,謂魚動波起而圓也。”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裏,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廣平,唐時郡名,即洺州也,隸河北道。邯鄲,縣名,初隸洺州,代宗永泰中改隸磁州。
醉騎白花駱,(1)西走邯鄲城。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2)入郭登高樓,山川與雲平。深宮翳綠草,萬事傷人情。相如章華巔,(3)猛氣折秦嬴。(4)兩虎不可鬥,廉公終負荊。(5)提攜褲中兒,杵臼及程嬰。(6)空孤獻白刃,必死耀丹誠。平原三千客,談笑盡豪英。毛君能穎脫,(7)二國且同盟。皆為黃泉土,使我涕縱橫。磊磊石子崗,(8)蕭蕭白楊聲。(9)諸賢沒此地,(10)碑版有殘銘。(11)太古共今時,由來互衰榮。傷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趙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閑從博徒遊,(12)帳飲雪朝醒。歌酣易水動,鼓震叢台傾。(13)日落把燭歸,淩晨向燕京。(14)方陳五餌策,(15)一使胡塵清。
(1)毛萇《詩傳》:“白馬黑鬣曰駱。”
(2)吳均詩:“聊為路旁人,寫鞚長揪北。”《韻會》:“鞚,馬勒也。”
(3)藺相如於章台見秦王事,見十五卷注。
(4)《秦本紀》: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共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夏續嬴氏記,號曰秦嬴。
(5)《史記·藺相如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相如出,望見廉頗,引車避匿。舍人相與諫,相如曰:“公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獨畏廉將軍哉?顧強秦之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可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為刎頸之交。《索隱》曰:負荊者,荊,楚也,可以為鞭。
(6)《趙世家》:屠岸賈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滅其族。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絝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夏索之,奈何?”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曰:“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許之,發師隨程嬰攻殺杵臼與孤兒。然趙氏真孤乃反在。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崇。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具以實告。景公與韓厥謀立趙孤,召而匿之宮中。諸將人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協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遂攻屠岸賈,滅其族。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複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遂自殺。
(7)毛遂脫穎,見十六卷及二十六卷注。
(8)《說文》:“磊,眾石也。”《太平寰宇記》:邯鄲縣有石子岡。《隋圖經》雲:曆陵城西十裏有石子岡,實山也,而高大,有塚如硯子,世謂之硯子塚,是趙簡子塚。
(9)《古詩》:“驅車上東門,遙望北郭墓。白楊何蕭蕭,鬆柏夾廣路。”
(10)諸賢,另指當時賢豪死葬於石子岡者,故下文以“太古”“今時”
雙承言之。
(11)謝靈運詩:“碑版誰聞傳。”
(12)《史記·信陵君傳》: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徒步從此兩人遊,甚歡。
(13)易水,在燕地,去邯鄲甚遠,用之此處,恐誤。《元和郡縣誌》:叢台,在磁州邯鄲縣城內東北隅。
(14)陶潛詩:“提劍出燕京。”
(15)《漢書·賈誼傳》:及欲試屬國,施五餌三表以係單於。顏師古注:賈誼書謂賜之盛服車乘,以壞其目;賜之盛食珍味,以壞其口;賜之音樂婦人,以壞其耳;賜之高堂、邃宇、倉庫、奴婢,以壞其腹;於來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娛樂,親酌而手食之,以壞其心,此五餌也。
月夜金陵懷古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1)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淥水絕馳道,(2)青鬆摧古丘。(3)台傾鵲觀,(4)宮沒鳳皇樓。(5)別殿悲清暑,(6)芳園罷樂遊。(7)一聞歌玉樹,蕭瑟後庭秋。(8)(1)謝朓詩:“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2)《三輔黃圖》:馳道,天子所行道也。今之中道。《宋書》:大明五年初,立馳道,自閶闔門至於朱雀門。又自承明門至於玄武湖。《六朝事跡》:宋孝武帝作馳道,自閶闔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餘裏,為調馬之所也。
(3)古丘,謂六代時陵墓。
(4) 鵲觀,六朝所建宮室,今不可考。
(5)《景定建康誌》:案《宮苑記》:鳳凰樓,在鳳台山上。宋元嘉中建,有鳳凰集此,為名。
(6)《晉書》:太元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景定建康誌》:清暑殿,在台城內,晉孝武帝建。殿前重樓複道,通華林園,爽塏奇麗,天下無比。雖暑月常有清風,故以為名。
(7)《太平寰宇記》:樂遊苑,在覆舟山南,北連山築台觀,苑內起正陽、林光等殿。《六朝事跡》:樂遊苑,《輿地誌》雲,在晉為藥園,宋元嘉中以其地為北苑,更造樓觀,後改為樂遊苑。宋孝武大明中造正陽、林光殿於內。侯景之亂,焚毀略盡。陳天嘉六年更加修葺,陳亡遂廢。其地在覆舟山南,去縣六裏。
(8)《隋書》:陳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今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時人以歌讖,此其不久兆也。
金陵新亭
《方輿勝覽》:新亭、在建康府城南十五裏。《江南通誌》:新亭,在江寧府城西南十五裏,俯近江渚,一名中興亭。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顗情。(1)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1)《晉書》: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邀出新亭飲宴。周顗中座而歎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皆相視流涕,惟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耶!”眾收淚而謝之。
庭前晚開花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1)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谘嗟。
(1)《漢武內傳》:七月七日王母至,侍女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宣城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誌
琴溪,在寧國府涇縣,見十九卷注。
令弟佐宣城,贈餘琴溪鶴。謂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白玉為毛衣,黃金不肯博。(1)當風振六翮,對舞臨山閣。顧我如有情。長鳴似相托。何當駕此物,與爾騰寥廓。
(1)《韻會》:博,貿易也。
暖酒
熱暖將來賓鐵文,(1)暫時不動聚白雲。撥卻白雲見青天,掇頭裏許便乘仙。
(1)《寶藏論》:賓鐵出波斯,堅利可切金玉。
琦按:《庭前晚開花》及此首,語尤凡俗,不類太白。
右九首見繆氏本。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1)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2)總為從前作詩苦。
(1)《元和郡縣誌》:長樂坡,在京兆府萬年縣東北十三裏,即滻川之西岸,舊名滻阪。隋文帝惡其阪名,改曰長樂坡。《雍錄》:通化門東七裏有長樂坡,下臨滻水,本名滻阪。隋文帝惡其名,音與反同,故改阪為坡。自其北可望長樂宮,故名長樂坡也。
(2)歐陽永叔曰:“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生為語助,如作麼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右一首見唐《本事詩》。唐《本事詩》:李白才逸氣高。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德。其論詩雲:“梁、陳已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複古道,非我而誰。”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嚐言寄興深徽,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故戲杜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雲雲,蓋譏其拘束也。此詩又見《摭言》。《唐詩紀事》雲:此詩載唐舊史。
寒女吟
昔君布衣時,與妾同辛苦,一拜五官郎,(1)便索邯鄲女。(2)妾欲辭君去,君心便相許。妾讀蘼蕪書,(3)悲歌淚如雨。憶昔嫁君時,曾無一夜樂。不是妾無堪,君家婦難作。起來強歌舞,縱好君嫌惡。下堂辭君去,去後悔遮莫。
(4)(1)按《通典》,漢時中郎將分掌三署,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凡四等,無員,多至千人。三署者,五官左右也。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年五十以上者屬五官,五官中郎將比二千石,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2)鮑照詩:“洛陽少年邯鄲女。”
(3)《古詩》:“上山采靡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複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4)遮莫,俚語,侭教也。見六卷注。
會別離
結發生別離,相思複相保。如何日已遠,五變庭中草。渺渺天海途,悠悠漢江島。但恐不出門,出門無遠道。道遠行既難,家貧衣複單,嚴風吹雨雪,(1)晨起鼻何酸。人生各有誌,豈不懷所安,分明天上日,生死誓同歡。
(1)梁元帝《纂要》:“冬風日嚴風。”
《文苑英華》、郭茂倩《樂府》俱作孟雲卿詩。詩題,《文苑》作《離別曲》,《樂府》作《生別離》。
右二首見《才調集》。
初月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1)(1)曹子建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雨後望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裏舒霜合,一條江練橫。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1)長吟到五更。
(1)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對雨
卷簾聊舉目,露濕草綿綿。古岫披雲毳。(1)空庭織碎煙。水紅愁不起。風線重難牽。盡日扶犁叟,(2)往來江樹前。
(1)《廣韻》:“山有穴曰岫。獸毛之縟,細者為毳。又曰:毳,細布也。”
(2)犁,墾田器也。
曉晴
野涼疏雨歇,春色偏萋萋。魚躍青池滿,鶯吟綠樹低。野花妝麵濕,山草紐斜齊。零落殘雲片,風吹掛竹溪。
望夫石
見二十四卷注。
仿佛古容儀,含愁帶曙輝。露如今日淚,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1)無言類楚妃。(2)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1)《楚辭章句》。堯以二女娶舜。有苗不服,舜往征之,二女從而不反,道死於沅湘之中,因為湘夫人。
(2)《左傳》:楚子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勿能死,其又奚言。”
冬日歸舊山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睛。地冷葉先盡,穀寒雲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白犬離村吠,蒼苔上壁生。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拂床蒼鼠走,倒篋素魚驚。(1)洗硯修良策,敲鬆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1)素魚,白魚也,即書篋中蠹魚。
鄒衍穀
《太平禦覽》:劉向《別錄》曰:《方士傳》言,鄒衍在燕,燕有穀, 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穀中生黍,至今名“黍穀”焉。《一統誌》:黍穀山,在順天府懷柔縣東四十裏, 跨密雲縣界,亦名燕穀山。劉向雲燕有穀,地美而寒,不生黍稷, 鄒衍吹律以溫其氣,故名山曰“黍穀”。衍廟基猶存。
燕穀無暖氣,窮岩閉嚴陰。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入清溪行山中
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岩中響自合,溪裏言彌靜。無事令人幽,停橈向餘景。
《文苑英華》一百六十六卷載李白《入清溪行山中》凡二首,其一即本集七卷中“清溪清我心”一首,其一乃此首也。按:崔顥集亦載此首,題雲《入若耶溪》,當是顥作也。
日出東南隅行
《日出東南隅行》,即樂府之《陌上桑》也,一曰《豔歌羅敷行》。古辭曰“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雲雲。後人擬之,或即以首句名篇。
秦樓出佳麗,正值朝日光。陌頭能駐馬,花處複添香。
郭茂倩《樂府》載此首,以為殷謀詩。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演繁露》:唐世舉人呼已第者為先輩。《國史補》:互相推敬,謂之先輩。
等閑經夏複經寒,夢裏驚嗟豈暫安。南國風光當世少,西陵演浪過江難。(1)周旋小字挑燈讀,重疊遙山隔霧看。直是為君飡不得,書來莫說更加餐。
(1)《說文》:“演,長流也。”
舊注雲:此詩總目及李集皆不載,惟《英華》諸本有之。
送客歸吳
江村秋雨歇,酒盡一帆飛。路曆波濤去,家唯坐臥歸。島花開灼的,(1)汀柳細依依。(2)別後無餘事,還應掃釣磯。
(1)《詩·國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曰:“灼灼,花之盛也。”
(2)《廣韻》:“汀,水際平沙也。”李善《文選注》:《韓詩》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薛君曰:“依依,盛貌。”
送友生遊峽中
風靜楊柳垂,看花又別離。幾年同在此,今日各驅馳。峽裏聞猿叫,山頭見月時。殷勤一杯酒,珍重歲寒姿。
此詩亦載張籍集中。
送袁明府任長江
《唐書·地理誌》,劍南道遂州遂寧郡有長江縣。
別離楊柳青,樽酒表丹誠。(1)古道攜琴去,深山見峽迎。暖風花繞樹,秋雨草沿城。自此長江內,無因夜犬驚。(2)(1)《晉書》:披露丹城,不敢不盡。
(2)《後漢紀》:劉寵為會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征入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數老父,年各八十餘,居若耶山下,去郡十裏,相率共往送寵,曰:“他時吏發不去,民間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吏稀至民間,狗不夜吠,今聞當見棄,故自力來送。”
送史司馬赴崔相公慕
崢嶸丞相府,清切鳳凰池。(1)羨爾瑤台鶴,高棲瓊樹枝。(2)歸飛晴日暖,吟弄惠風吹。(3)正有乘軒樂,(4)初當學舞時。珍禽在羅網,微命苦猶絲。
願托周周羽,(5)相銜漢水湄。
(1)《魏書》:對九重之清切,望八襲之崢嶸。鳳凰池,見十一卷注。
(2)瓊樹,見二卷注。
(3)王筠詩:“優遊清露點,微穆惠風吹。”
(4)《左傳》:“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埤雅》:“鶴生二年落子毛,三年產伏,七年飛薄雲漢,後七年學舞,後七年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