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高校普遍設立了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由專業指導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與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協助學生創業。校園各種各樣的創業社團蓬勃發展,同學們在社團的活動中進行自我篩選,明確自己是否適合走創業之路,並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培養了創業的能力,積累了創業的經驗。
4.大學生自身具有專業優勢
當代知識經濟,為大學生知識創業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從大學生自身條件來看,首先,大學生係統地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了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在該領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也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智力資本優勢。其次,處於年輕氣盛且敢於嚐試風險的特殊年齡階段,大學生們更具創業激情與遠大的理想抱負。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隻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依靠知識創業,其創業實踐就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從市場角度看,IT行業泡沫破滅之後,風險投資日趨理性。追求高收益的風險投資者漸漸把關注的重心轉移到增值潛力巨大的科技創業上,包括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新材料、IC產業等。這些都是大學生憑借自身專業優勢能有所作為的領域,而這種知識上的支持就為其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三、大學生創業研究的意義
大學生創業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兩個方麵。
(一)理論價值
現在涉及這方麵的有關研究大多是經驗式介紹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動機、特點及如何正確處理和引導大學生創業。 筆者認為,還有很多方麵的內容沒有涉及,諸如怎樣認識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表現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究竟怎樣有效引導大學生創業的發展,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回答。
通過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有著其自身的諸多主觀、客觀等原因,也是一種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有其自發性、客觀性。甚至可以說,大學生創業已經是一部分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研究領域,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拓展了職業培訓與就業理論的外延,豐富了對創業大學生個體創業經曆的研究內容,同時也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方法。
(二)實踐意義
由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社會上對大學生創業或褒或貶的現象是普遍的。對大學生創業不同的認識和態度,在具體工作中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效果,並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1.研究大學生創業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大學生創業
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家長、學校、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都有不同的觀點。由於各方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在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上也不盡相同。無論哪一方都必須把問題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或是具體的對象(包括創業的個體、創業的項目、創業的形式等)上進行探討,隻有這樣,才能對處於創業激流中的大學生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對他們進行積極引導,幫助他們端正創業觀。
2.可以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更有效地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
大學生創業者或創業團隊在人員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管理、營銷策略、風險抵禦、技術指導、市場駕馭等方麵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勢,更需各專家、老師的指導,同時需要高校一些部門給予足夠的支持。對實踐創業的大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可以促進大學生創業良性發展,更好地展示創業學生的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使大學生在社會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3.可以加強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有利於高校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
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並做深入分析,可以端正大學生的就業觀,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加強對大學生相關的創業模擬和實踐,訓練大學生的創業技能,為今後大學生創業,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徑,同時也可以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合理化建議,有利於高校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
高校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客觀現象,對其進行客觀公正、接近原貌的描述與呈現,便於人們了解大學生創業的真實情況。進一步對大學生創業的成因、特點和對創業者個人作用等方麵進行深入的解讀,探索大學生創業背後的一些原因與規律,以及探索大學生有效創業的途徑,同時進行對策性研究展望,這不僅是探求大學生創業者自身利益的實現,即大學生創業者堅定自己的創業目標,及時調整奮鬥策略,實現成功創業,更是大學生實現職業生涯持續發展與人生價值所需要的,同時還會帶動他人就業。此外,由於大學生創業的行業一般集中在智力資本集中、專業技術高的行業,若這種創業形成規模,它們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這對於大學生提高創業質量和高校教學改革,均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第二節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創業與創業者
(一)創業的含義、特性與類型
1.創業的含義
關於創業,《現代漢語詞典》做出的解釋是“創辦事業”。對於如何界定創業,目前學術界還沒有達成共識。
由於研究者所處的角度、研究的視角不同,含義也就自然不同,對於創業的概念至今也沒有權威的定論。國外的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類:
(1)將創業定義為一種經濟功能。經濟功能觀點強調創業在經濟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18世紀理查德?康蒂隆,他提出創業隱含了承擔以確定價格買進而以不確定價格賣出的風險。而瓊?巴普蒂斯特?賽擴展了這一定義,即創業包括了將生產要素結合起來的概念。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將創新概念加入到創業定義中,強調創業者在創新和應對經濟的不連續變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