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指出,人們注意到,從博鼇論壇的“胡蕭會”到北京“胡連會”,為兩岸未來深入交流起到“預熱”和“架橋”的作用。蕭萬長提出“四個希望”,胡錦濤應對“四個繼續”,友好、融洽、平等的“胡蕭會”不經意間為未來兩岸平等會晤奠定了範式。

評論說,“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具有曆史感和政治智慧的這兩個關鍵詞獲得了高度認同。

評論指出,此番“胡吳會”雙方將政治智慧和民族深情非常自然地發揮到了極致智慧。“胡吳會”開始,兩黨領導人不約而同都從四川地震說起,胡錦濤深情依依:“天災無情人有情,台灣同胞的愛心、善舉感人至深”;吳伯雄深情盈盈:“這種對災情的關懷與愛心的捐助發自內心、發自自然,是血肉相連的感情。”

同時,胡、吳共同選擇了“中華民族”這個最具號召力和歸屬感的稱呼釋放親情善意,異曲同工,中華民族的智慧盡在其中。

評論最後表示,當下兩岸關係恰逢難得曆史契機,唯以民族大義為重,以民族智慧化解僵局,先易後難,先同後異,先禮後情,先做後說,才能使“兩岸新舊問題皆可尋求解決”變為現實。從現在起,坐下來談,牽起手來幹,民族深情、善意和智慧定將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嶄新格局。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27日中午抵達北京,這是他此次大陸6日行的第二站。吳伯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的經濟關係。

美聯社報道稱,2005年,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對大陸進行了具有曆史意義的訪問,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數十年的冰凍開始化解;自今年3月國民黨的馬英九在大選中獲勝後,兩黨關係更有改善。

馬英九近日曾表示,讚同胡錦濤近期關於兩岸關係的講話以及“九二共識”等。他已經宣布,在下個月重新啟動已經停滯了10年的兩岸直接會談。

路透社報道稱,“一中”政策是台海關係穩定的支柱。國民黨主席吳伯雄27日在南京表示,兩岸血脈相連,同屬中華民族,這一點任何人都無法抹殺;我們都應該抓住兩岸關係的新機遇,正視曆史,麵對現實,然後開創未來。

法新社則報道稱,兩岸展開了積極努力推進關係。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具有曆史意義的“胡吳會”,是兩岸近60年來最高級別的會晤,將有助於台海局勢的改善。

該報道援引吳伯雄的話稱,希望通過雙方的努力,能擱置分歧,尋求共識,建立雙贏的局麵。

報道還指出,馬英九近期有關推進兩岸關係的談話以及台灣對大陸地震災區的援助等,都是兩岸關係取得顯著發展的表現。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楊瀾訪談—台海透視》楊瀾著中國城市出版社

《吳伯雄前傳》申子佳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伯雄大陸行紀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研究部編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