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城到通江的班車停在了長途車站,張天健從車上下來,抬頭看了看天空,烏雲滾滾壓迫而來,一場暴雨就在眼前了。
張天健就讀於省城師範大學,好不容易熬到暑假,便迫不及待地便回到了通江。此刻雖然馬上要下雨了,張天健卻顧不了那麼多了,他隻想盡快見到自己的親人。
張天健是個孤兒,土生土長於通江,他的親人隻有張媽媽和賀爺爺。
張媽媽叫張翠花,是通江福利院的院長。通江福利院建在城郊,十八年前冬天的一個清晨,是她在福利院的大門口,撿回了還未滿月的張天健。張天健被發現時,已經被凍得奄奄一息了。張翠花急忙將張天健抱回福利院,看著張天健被凍的青紫的小臉,她的眼淚啪嗒啪嗒掉了下來了:“可憐的孩子,你爹媽不要你了我要!以後你就跟我姓張吧,就叫天健!咱天天都要健健康康的!”從此,福利院就成了張天健的家,張翠花就成了他的媽媽。
賀爺爺無兒無女,就住在與福利院一牆之隔的光榮院裏,直到現在,張天健也不知道他到底叫叫什麼名字。賀爺爺少了一隻胳膊,瞎了一隻眼睛,尤其是臉上,好像被燒過一般十分嚇人。聽張媽媽講,賀爺爺是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革命了,他身上的殘疾就是在解放通江的時候受傷落下的。按照規定,賀爺爺可以住在省城的幹休所,那裏的條件比光榮院要好得多,可他偏偏要住在通江的光榮院裏。
小天健慢慢長大了,懂事的他每天都會去找賀爺爺。說來也奇了,從來不與身邊人說話的賀爺爺,獨獨與張天健有緣。爺倆時常常在圍牆後的小河邊,一坐就是大半天。
“爺爺,您再講一遍打鬼子炮樓的故事嘛!”
“天健,你都聽了多少遍了,不煩呀?”
“不,我不煩,我喜歡聽嘛!”
……
每年的臘月裏,會有一些從省城開來的小轎車停在光榮院門口,從上麵下來一些老人,他們都是來看望賀爺爺的。張天健聽張媽媽說起過,這些老人當年都是賀爺爺的部下,過年前他們總會來看望賀爺爺。
這些老人每次都會與賀爺爺來到他們常坐的小河邊,張天健躲在一邊偷偷瞧著他們,也不知他們對著賀爺爺說些什麼,說著說著就會抹眼淚,可直到這些人離去,賀爺爺卻始終不會開口說一句話。
張天健六歲那年,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早已上心的張媽媽跑前跑後,最終學校沒有要學費,便收下了張天健。
賀爺爺托人買了一個漂亮的書包,親手送給張天健,還不忘叮嚀:“天健呀,到了學校可要好好學習。以前都是爺爺講故事給你聽,現在爺爺老了,你學了知識,以後爺爺就聽你講故事了!”
每天放學之後,張天健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小河邊,告訴賀爺爺每天的新鮮事,這是他們爺倆最快樂的時光。
有一天,放學的時間早就過了,可張天健卻沒有像以往一樣來到小河邊。直到天快黑的時候,賀爺爺在焦躁不安地張望中,才盼來了張天健飛也似奔來的身影。
“爺爺,今天我在同學家學會上網了!”
上氣不接下氣張天健,滿臉都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