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推薦人才(1 / 2)

“陛下,莫急,此事急不得!”張天健擺手道。

“怎麼了?”

“陛下,你明日派人告訴李德林,就說北齊與大周是敵國,大周是不會將珠寶賣給敵國的!”

“這是為何?”宇文邕奇怪道。

“就是為了這個李德林!”

“怎麼回事?”

“陛下,待平定了北齊,大周的國土與人口都大大增加了,若要治理好這些地方,僅憑大周的臣子肯定不行,還得要誤用北齊的能臣。”張天健歎了口氣道:“北齊的能臣不少,可自從高緯登基以來,死的死貶的貶,剩下的人不多了。這個李德林,便是我為陛下專門留下的能臣,若不是我全力斡旋,像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在北齊朝堂之上立足至今日呢?”

宇文邕點點頭:“這個李德林我也聽說過,是天下少有的孝子。據說他父親去世後,李德林親自駕著馬車,護送父親的靈樞返回故鄉下葬。按照當地的風俗,孝子在整個治喪期間都要穿著薄薄的麻衣孝服,光著腳丫。碰巧當時正是寒冬,親朋好友都勸李德林穿上棉衣棉鞋,以免凍壞了身體,可他執意不肯,仍每日穿著單衣,光著雙腳侍奉在父親墓前,直到喪事結束。這件事傳出去以後,天下沒有人不稱讚和敬慕他的。”

張天健接口道:“陛下隻知李德林是個孝子,殊不知他也是個才子。”

“哦?”宇文邕向來愛才,聽張天健如此一說,頓時來了興趣:“你細細說來。”

“李德林從小就聰慧機敏,尤其記憶力超人一籌。幾歲的時候,隻用十天就能全文背誦左思的《蜀都賦》,神童李德林一時成為人們談論中的話題。很多人都想親眼目睹一下小神童的風采,紛紛到他家拜訪,以至於他的家門口車馬絡繹不絕,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十五歲時,李德林學習五經和古今文集,並涉獵諸子百家之學,以至於在天文地理、謀略要術、陰陽之道等方麵無所不通。他不僅知識淵博,尤其擅長寫文章。他寫出的文章,文辭優美,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流暢。由於李德林早已聲名遠播,定州刺史王菱把他召入州館,兩人朝夕相處,談古論今,忘年之交,情同手足。天保八年,王菱把李德林作為秀才送到了都城鄴京。還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給尚書令楊遵彥,稱讚李德林不僅文章好,學識淵博,而且氣度風範高人一籌,在治理國家方麵,李德林的才華比得上前代的賈生、晁錯;在詩詞文章方麵,超過了前人司馬相如之輩。楊遵彥見王菱如此推崇李德林,也懷著好奇心想見識一番。當即要李德林寫一篇《讓尚書令表》,李德林下筆如飛,一氣嗬成,連文句都不用修改。楊遵彥看了李文讚歎不已,極為推崇,稱讚李德林的文章,浩浩蕩蕩,如河水東流,氣勢磅礴。與之相比,其他儒生所寫的文章,隻能算是涓涓溪流而已。李德林在騎射、治國方略等五項考試中,樣樣名列前茅,得以選入甲科。因此入朝為官。李德林先是任給事中,直中書,掌管詔書文件。不久又升為通直散騎侍郎,中書侍郎,他負責修訂國史,因業績升為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被授予儀同三司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