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抗冰救災
●郴州軍分區政委魏永景立即向上級機關建議:“一定要讓被困群眾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俞樹明率先挽起衣袖,甩開膀子,揮鍬除雪。激戰3小時,官兵們終於搶在市民上班前將這條杭城交通命脈完全打通。
●長寧縣萬嶺鎮楠竹經營所所長王啟榮向職工們說:“走,我們鉤竹梢去。”
● 抗冰救災地方領導帶頭奮戰一線
2008年1月上旬,一場持續多天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徹底“凍住”了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京珠高速公路。2萬多台車輛、5萬多名群眾,滯留在郴州段的百餘公裏冰雪路上。
郴州市委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冰救災工作。
郴州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係和珠江水係分流的地帶,2002年7月曾遭受特大洪災,2006年7月接連兩次遭受特大洪災,2007年8月受台風“聖帕”影響,暴發“8·19”特大洪災。
冰雪罕見的郴州,在這個冬天,竟又遭受特大冰凍雨雪襲擊。
中共郴州市委常委、郴州軍分區政委魏永景主動請纓,擔任京珠高速公路北上線破冰攻堅戰鬥的總指揮。
在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雙向堵死,南下線出口已經關閉、短時間內不可能打通的情況下,市委決定,先集中兵力打通後續車輛較少的北上線,開辟一條搶險救援通道,讓炊事車、醫療車、加油車、修理車和牽引車深入中心區域,為打通南下線創造條件。
魏永景緊急動員京珠沿線幹部群眾,按轄區分段包幹破冰除雪;全區民兵應急分隊就近配屬給京珠沿線人武部,與駐郴部隊、武警官兵一道,重點負責坡路、匝道、橋梁等關鍵地段的破冰任務。
接著,魏永景又從市區調用3台大鏟車清除橋梁上的冰雪,並通知交警將事故車輛拖到附近高速路服務區……
在魏永景有條不紊地指揮調度下,經過數千名軍民兩天兩夜的緊張奮戰,1月28日17時,北上線全線貫通。
1月29日上午,魏永景又被郴州市委、市政府委以打通南下線戰鬥總指揮的重任。
此時,南下線三車道全線堵死。魏永景經過認真勘察,決定首先在境內良田、永興、馬田高速出口打開三個出口,將部分滯留車輛臨時分流至107國道。
連日的雨雪低溫,使得路麵冰層厚達幾十厘米,人工破冰十分困難。魏永景從市裏調來20多台推土機,采取每台推土機配屬15至20名官兵協同作業的辦法,加快破冰進度。
1月30日上午,出口成功打開,3000多台車輛被有序分流到107國道……
正在這個時候,考驗再次來臨:從2月1日9時多開始,已經減弱的風雪又演變成雨夾雪,路麵上的積雪冰凍很快增加了10多厘米,南下線車輛滯留更加嚴重。
為了增加人手,魏永景一個接一個地給有關部門打電話,希望能盡快組織人員奔赴救災一線。為了保證“救援通道”的絕對暢通,他不惜下了死命令,禁止任何車輛以任何理由逆行。
作為破冰部隊總協調人,魏永景采取“重點用兵,各個擊破”的戰術,迅速將參戰部隊及機械合理部署到“瓶頸”路段。
經過近10個小時的合力攻堅,2月3日23時,京珠高速湖南段提前一個小時實現了南北雙向全線貫通。
魏永景每次部署完任務後,他都會順手拿起一把鐵鍬,和大家一起鏟冰除雪。
1月27日,雪一直在下,京珠高速公路上寒風呼嘯,冰硬如鐵,鐵鍬所到之處,冰屑四濺,震得手臂生疼。
這是打通北上線的關鍵時刻。一個小時過去了,魏永景手上的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虎口滲出斑斑血跡。
兩個小時過去了,魏永景的衣服、帽子上結起了厚厚的冰淩。
官兵們看不下去了,硬是奪走他手中的鐵鍬。有個戰士說:“讓你這個領導的人物,和我們這些20多歲的小夥子一起拚命幹活,這不太好吧!”
魏永景直起腰,向手心吐了口唾沫,更加用力地揮動鐵鍬,說:“這個時候還分年齡?我身體好著呢,哪能讓你們年輕人把我看扁了。”
年過半百的市委領導在風雪中揮鍬除冰,這一幕,讓一些在駕駛室裏焦急等待的司機們坐不住了,不知是誰先跳下車,緊接著,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司機和乘客紛紛加入到破冰隊伍中。
1月28日傍晚,魏永景在一個坡道上鏟冰時,突然仰麵滑倒,鮮血從後腦勺流了下來。他隻進行了簡單止血,還沒來得及包紮,又撿起了鐵鍬。大家讓他去醫院包紮一下,他說:“天兒冷,血凝得快,沒事。”
1月29日上午,難得雪後放晴,魏永景正低頭鏟冰,一輛打滑的汽車前輪壓住了他的鐵鍬,失去控製的鐵鍬把柄彈起來重重打在他的胳膊上,一道淤青,至今未消。
因為在風雪中奔波多日,魏永景患上感冒,他全身發抖,臉色蒼白。
大家趕緊從指揮車後座拿出棉被把他緊緊包裹起來,送到了市人民醫院。醫生診斷:過度勞累、重度感冒引起支氣管毛細血管破裂。
1月31日一大早,經過輸液治療,病情稍有好轉的魏永景又從醫院跑出來,回到京珠高速指揮一線……
多日來,滯留在路上的司乘人員都記住了這位手裏時時都握著一把鐵鍬的市委領導。
為了穩定受困群眾的情緒,魏永景每天都要專門抽出時間帶兩名幹事頂風冒雪逐車巡查,給司機和乘客送去食品、礦泉水和衣被,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急,耐心做解釋工作。
魏永景的指揮車裏必備四樣東西:鐵鍬、藥箱、水和幹糧。他走到哪裏,就把東西發到哪裏。
一天深夜,氣溫陡然下降到零下3度。魏永景看到一個被困的大卡車司機衣裳單薄,凍得直打哆嗦,就脫下大衣披在他身上。這個司機穿上帶著體溫的大衣,眼眶裏噙著熱淚,激動地說:“有你們在,我們一定能夠挺過難關!”
隨著滯留時間的延長,一些被困群眾特別是老人小孩由於長時間吃幹糧,喝涼水,身體很快出現不適,不少人嚴重便秘,幾天拉不出大便。
“一定要讓被困群眾吃上熱飯、喝上熱水!”魏永景立即向上級機關建議,征調野戰炊事車在高速公路上開設救助站,為受困群眾提供熱食熱水。
2月1日,從某預備役師、某預備役後勤保障旅調來的6台野戰炊事車,分別在良田服務區、宜章縣小塘收費站等京珠高速沿線展開,每天為受困群眾提供熱飯3萬多份。
頭一天開飯的時候,山東諸城司機王清跳上一個雪堆,念了一首順口溜:
冰封雪凍受磨難,司機乘客愁斷腸,送衣送水送熱飯,多謝解放軍來相幫!
隨後,他帶領大家振臂高呼:
共產黨萬歲!
解放軍萬歲!
一些山區群眾被冰雪封凍後,生活難以為繼。魏永景和軍分區黨委一班人指揮所屬人武部,組織30多支民兵“獻愛心、送溫暖”小分隊,跋山涉水,每天為被困群眾運送食品、礦泉水、藥品和衣被,使轄區群眾沒有一人因冰雪災害而餓死、凍死、病死,創造了大災之時無大難的奇跡,贏得地方領導和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讚。
2月3日23時,京珠高速郴州段提前一小時實現了南北雙向全線貫通,癱瘓了9天的南北交通大動脈終於恢複了往日生機。被困多日的司機和乘客紛紛鳴著喇叭,向魏永景和他所指揮的破冰大軍揮手致謝,許多旅客熱淚盈眶。
從1月26日到2月4日,魏永景在這條冰雪路上堅守了10個晝夜。53歲的他整整瘦了5斤。
2月4日上午,省委書記張春賢在陪同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視察通車情況時,握著魏永景的手,稱讚他:“措施得力,指揮有序,你為打通京珠高速立了頭功!”
2月5日,作為抗冰救災部隊代表,魏永景參加了湖南省委宣傳部舉辦的“愛心融冰”賑災電視晚會。晚會結束時已是淩晨1時50分,他顧不上看一眼在長沙家中的母親和妻子,連夜趕回了郴州。
2月6日,從郴州市蘇仙區白露塘鎮走訪慰問回來,魏永景又趕到許家鎮何家村,和部隊官兵一起搶修電網。
山穀中的小路正處於風口,地上泥水合著雨雪滑溜難行,魏永景和戰士們一起背器材、抬電杆、扛水泥,直到19時多,他才和戰士們一起去吃年夜飯。
大家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到一個小山窩,潔白的雪地上擺著一排排盒飯,映出冷冷亮光的白米飯已被凍硬,一絲絲肉沫和著白菜也已凍在一起。望著四周農家飄動的炊煙,聽著時時響起的鞭炮聲,魏永景端起飯說:
“同誌們,我50來歲了,砍過柴,下過鄉,打過仗,可還是第一次在雪地裏吃年夜飯。來,我們一起在雪地過個除夕,吃個年夜飯,很有意義嘛,這輩子也難忘。”
就這樣,魏永景和戰士們在山窩裏迎來了新的一年。初一、初二、初三……一直等到初六,魏永景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裏。
和家人吃過團年飯後,2月13日一大早,魏永景又迎著晨曦,率領搶修電網的隊伍,走進了郴州南嶺的莽莽群山。
在這個冰災之年,還有一個名叫李彬的基層幹部像魏永景一樣戰鬥在抗災一線,他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抗冰救災的英雄壯歌。
李彬是貴州開陽縣永溫鄉紀委書記,他於1995年參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馮三鎮、花梨鄉、縣政法委、永溫鄉等鄉鎮和部門工作。
2008年1月上旬,貴州省開陽縣氣溫連續20多天持續在零下4度以下,地麵積冰40毫米以上,交通、供電、供水、通訊一度中斷,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住在山區的群眾更是麵臨著挨餓受凍的困境。
麵對這種情況,貴陽市委、市政府,開陽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下發了“三不”、“六有”、“三保”的命令。
“三不”即是不餓死一個人、不凍死一個人、不在安全上死一個人;“六有”即是:確保人民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火烤、有病能治;“三保”即是:保民生、保穩定、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