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罷國會議員回籍 行婚禮上將續姻(2 / 3)

原來袁總統府中,有一位女教授,姓周字道如,乃是江蘇宜興縣人。他的父親,曾做過前清的內閣學士。這女士隨父居京,曾入天津女師範學校,學成畢業,雅擅文翰,喜讀兵書,嗣因中途失怙,情願事母終身,矢誌不嫁。怎奈宦囊羞澀,糊口維艱,親丁隻有一弟,雖曾需次都門,也未能得一美缺,所以這位周小姐,不能不出充教席,博衣食資。袁總統聞她才學,特延入府中,充為女教員,不特十數掌珠,都奉贄執弟子禮,就是後房佳麗,亦多半向她問字,願列門牆。袁三夫人閔氏,或雲金氏,係高麗人,本末當詳見後文。與周女士尤為投契,朝夕相處,儼同姊妹,書窗閑談,偶及婚嫁事,三夫人笑語道:“吾姊芳齡,雖已三十有餘,但望去不過二十許人,摽梅迨吉,穠李餘妍,奈何甘心辜負,落寞一生呢?”周女士年齡借此敘過。周女士道:“前因老母尚存,有心終事,今母已棄養,我又將老,還想什麼佳遇?”三夫人道:“姊言未免失察了。男婚女嫁,自古皆然,況太夫人已經仙逝,剩姊一身,飄泊無依,算什麼呢!”周女士喪母,亦隨筆帶過。這一席話,說得周女士芳心暗動,兩頰緋紅,不由的垂頭歎息。三夫人又接著道:“我兩人分屬師生,情同姊妹,姊有隱衷,盡可表白,當代為設法,玉成好事。”周女士方徐徐道:“我的本意,不願作孟德曜,但願學梁夫人,無如時命不齊,年將就木,自知大福不再,隻好待諸來生了。”三夫人道:“哪裏說來!當代覓蘄王,慰姊夙願,何如!”周女士脈脈無言。

三夫人匆匆別去,即轉告袁總統,袁亦願作撮合山,但急切未得佳偶,因此權時擱起。可巧馮國璋在京,有時至總統府中,晤商要公,偶見一豐容盛鬋的周女士,不覺嘖嘖歎羨,訝問何人?袁總統觸起舊感,即語國璋道:“這是宜興周女士,現在我處充女教習,博通經史,兼識韜鈐,聞汝喪偶有年,我願為汝作伐,聘他為繼室,倒也是一場佳話呢。”好一個冰上人。國璋答道:“總統盛意,很是感佩,馮國璋正室雖喪,尚有姬妾數人,豚兒亦已長大,自問年將半百,恐難偶此佳麗,為之奈何?”口中雖這般說,心中卻早默認。袁總統道:“周女士的年齡,差不多要四十歲了,與汝相較,亦不過相距十歲,你既如此說法,我待商諸周女士,再行定議便了。”國璋稱謝而退。

未幾,國璋出督江寧,各大吏祖餞都門,恭送行旌,段芝貴時亦在座,席間談及周女士事,國璋掀髯笑道:“講到容貌兩字,亦未必賽過西子、王嬙,可是人家學問,實在高出我一個武夫,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不過這胡子還長得住否,實在是一個大問題。”得意語。言畢,鼓掌大笑,眾亦隨作笑聲。段芝貴卻從旁湊趣道:“當日劉備娶孫夫人,洞房中環列刀槍,把劉備嚇得倒退,馮公雖統兵有年,若好事果成,雌威不可不防哩。”國璋複笑道:“言為心聲,段君想是懼內,自己有了河東獅,盡管小心奉承,不要向他人代慮呢。”大家詼諧一番,興闌席散。越宿,國璋即別友出都,自行赴任去了。段芝貴記在心裏,適逢克定垂詢,遂將現成的美人計,敬謹奉獻。一日,至總統府,便乘間稟明袁總統,袁總統道:“我亦早有此想哩,隻因國事倥傯,意致忘懷,但兩造的意思,究未知是否讚同?”段芝貴道:“得大總統與他撮合,哪有不情願之理?況兩造感及玉成,將來總統有所指使,還怕他不內外效順麼?”袁總統頻頻點首。明人不必細說。一俟段芝貴退出,即囑三夫人去作說客。三夫人笑著道:“我已早代為說妥了。”袁總統即致函馮國璋,請踐原約。國璋本已有心,自然返報如命,且擇於民國三年一月十九日,行成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