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略)滇、黔、桂、粵,意見尚持極端,接洽且難,遑雲開議。現就國璋思慮所及,籌一提前辦法,首在與各省聯絡,結成團體,各守疆土,共保治安,一麵貫通一氣,對於四省與中央,可以左右為輕重,然後依據法律,審度國情,妥定正當方針,再行發言建議,融洽雙方。我輩操縱有資,談判或易就緒。若四省仍顯違眾論,自當視同公敵,經營力征。政府如有異同,亦當一致爭持,不少改易。似此按層進步,現狀或可望轉機,否則淪胥遷就,愈滋變亂。一旦土崩瓦解,省自為謀,中央將孤立無援,我輩亦相隨俱盡矣。看此兩語,仍然是擁護中央。牖見如此,特電奉商。諸公或願表同情,或見為不可,均望從速電複。臨電激切,無任翹企!
電文去後,未曾獨立的省分,陸續電複,均表同情。馮乃再就前日提出的八大綱,略加變更,仍分八條:(一)總統問題,仍當暫屬袁總統,俟國會召集,再行解決;(二)國會問題,應提前籌辦,慎定資格,嚴防流弊;(三)憲法問題,以民國元年約法為標準,視有未合事件,應斟酌修改,便利推行;(四)經濟問題,當由中央將近來收支情形,明白宣布。滇、黔二省,籌辦善後,亦宜聲明需用實數,設法勻撥;(五)軍隊問題,南北各軍,均調回舊駐地點,所有兩方添招軍隊,一律遣散,借抒財力;(六)官吏問題,凡所有官製官規,均應暫守舊章,免致紛亂;(七)禍首問題,楊度等謬論流傳,逼開戰禍,應先削除國籍,俟國會成立後,宣布罪狀,依法判決;(八)黨人問題,由政府審查原案,谘送國會討論,俟得同意,宣告大赦,方免抵觸法律,貽禍將來。以上八問題電達各省,均無異議。惟旅滬二十二行省公民,如唐紹儀、譚延闓、湯化龍等,集得一萬五千九百餘人,抗議反對,於第一條尤駁斥無遺。馮國璋欲罷不能,竟至蚌埠見倪嗣衝,籌商了大半夜,又邀倪同至徐州,會晤張勳。倪、張本擁戴老袁,遂與馮國璋聯絡一氣,發起南京會議,由徐州通告各省,略雲:
川邊開戰以來,今已數月,雖迭經提出和議,顧以各省意見,未能融洽,迄無正當解決。當此時機,危亡呼吸,內氛時伏,外侮時來,中央已無解決之權,各省成抱一隅之見,謠言傳播,真相難知。而滇、黔各省,恣意要求,且有加無已,長此相持,禍伊胡底?國璋實深憂之。曾就管見所及,酌提和議八條,已通電奉布,計達典簽;惟茲事體重大,關係非淺,往返電商,殊多不便。爰親詣徐府,商之於勳,道出蚌埠,邀嗣衝偕行,本日抵徐,彼此晤商,斟酌再四,以為目今時局,日臻危逼,我輩既以調停自任,必先固結團體,然後可以共策進行。言出為公,事求必濟,否則因循以往,國事必無收拾之望。茲特通電奉商,擬請諸公明賜教益,並各派全權代表一人,於五月十五日以前,齊集寧垣,開會協議,共圖進止,庶免紛歧而期實際。勳等籌商移晷,意見相同,為中央計,為國家計,諒亦舍此更無他策。諸公有何卓見,並所派代表銜名,先行電示,借便率循,無任盼禱。張勳、馮國璋、倪嗣衝印。
張、馮、倪三人,既發起南京會議,並電達中央,隨即分手,訂定後會。倪回蚌埠,馮歸南京。是時廣東方麵,已在肇慶地點,設立兩廣司令部,舉岑春煊為都司令,梁啟超為總參謀,李根源為副參謀。岑自香港至肇慶,即日誓師北伐,有“袁生岑死,岑生袁死”等語。一麵組織軍務院,遙奉副總統黎元洪為民國大總統,兼陸海軍大元帥。院設撫軍,即以唐繼堯、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岑春煊、梁啟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諸人充任。又由各撫軍公推唐為撫軍長,岑為副撫軍長,於五月八日通告軍務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