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千裏中原土搖 背靠三晉腹地中(1 / 1)

遠事諸侯出,青山古晉城。連行\"水閣,獨入議中兵。夜雨新田濕,春風曙角鳴。人傳府公政,記室有參卿。

晉城懷慶會館搖 晉城古稱澤州,又稱鳳台,地處山西省的東南部。它雄居太行之巔,俯視千裏中原,背靠三晉腹地,襟帶沁、丹兩河,風光秀麗,經濟發達,古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晉城懷慶會館位於澤州古城東南部的水路院東巷,即澤州古城的南門外略偏東南的位置上,由河南懷慶府的藥材商人修建。

這座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員苑怨圓),竣工於嘉慶八年(員願園猿),後來又經過多次修繕,房梁上的記載至今仍在。現存建築多為清代遺物,但是內部設施損失嚴重。

目前保留下來的這個院子總共包括猿 間拜殿、猿 間正殿、左右各猿 間偏殿、左右各猿間廂房,左右各怨間廊房,總共猿猿間房屋。院中主要建築有照壁、東西戟門、舞台、鍾鼓樓、大殿、拜亭、耳殿、廊廡等。大殿和拜亭采用抬梁支柱法,進深和麵闊均約員園米,粗大的橫梁雕刻著生靈活現的飛龍和雲紋,鮮豔的彩繪至今仍閃閃生輝,展現了昔日懷商在晉城的繁華與輝煌。拜亭內外簷下置有精美的鬥拱和麒麟圖,其高超的雕刻工藝令人歎為觀止。

不過,目前保留下來的這個院子僅僅是過去三進院中的主院。按照建製,主院前麵應該有二進院、頭進院,而正門外還應該有一座戲台,目前會館西鄰的一個偏院也應該是懷慶會館的附屬建築。當時的懷慶會館占地將近源園 畝,房屋不下員園園間,其規模應該與禹州的懷幫會館和武漢的覃懷會館大抵相當。

拜亭前還有一對高約猿 米的石獅子,雕刻精細,氣度非凡,石質不是太行山常見的石灰岩,而是同武漢覃懷會館門前的石獅子一樣,用料都是砂岩。砂岩質地較軟,適合細膩刻工,雕刻出來的獅子金光閃閃、富麗輝煌,比較符合商人的審美觀。值得一提的是,懷慶會館的石獅子頭向內擺,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樣衝著外邊———似乎有招財進寶的含義。

該建築最為稱道的是殿脊的孔雀藍琉璃飾品,因為像這樣大麵積地使用孔雀藍琉璃構件的古建築在山西隻有兩處。據說其製造工藝早已失傳,所以顯得極其珍貴。但是,現今房上有不少精美的琉璃構件已被人盜走。其中東廊房飛簷頂端僅剩的一尊琉璃人物的人頭也不翼而飛。據傳說,隻有破壞行規,見利忘義之徒才會被製作成這個小琉璃人安放在飛簷上,寓意此等人物的路途“走到頭了”。

在晉城的懷慶會館西廊房的牆壁上鑲嵌有兩塊碑記,第一塊油汙漫漶,無法辨認。

第二塊為大清嘉慶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員願園圓)所立的《南關麵行條規》,全文如下:

南關麵行條規開列於後

一、派定執事行頭,四家一班,挨次輪轉,周而複始。凡遇有公事之日,務要認真辦理,勿得臨期推諉。

二、議定凡有大小行事以及領取麩價,執事行首務要協同辦理,勿得互相推諉。

三、議定凡有外來字號趕莊賣麵,每於素所相好鋪內寄賣貨物,希圖一時之利,徒省行費,此不便於行中者,今公同酌議,嗣後如有趕莊賣麵者,每百斤抽取銀壹錢。如在某字號隱匿不言者,行中察出真確,罰本號銀拾兩,入行公用。

四、議定凡有一應行費等項,俱照舊規辦理,勿得額外增添,如違議罰。

五、議定每逢會館諸神聖誕日期,凡我在行會友,務要衣冠整齊,早至殿下拜獻,違者從重議罰。

六、議定凡有一應家具物件,不許私自借出,違者議罰。本會家具另書木牌件上清記,執事會首輪流收轉。

七、議定每年執事會首辦理一年為則,每年十月演戲以畢換班,請下年會首交接。

碑文後還列有高平縣東盛號、東興號、東新號、中和號、振泰號等商號“施錫供器一副、香資銀貳拾貳兩捌錢,開光用完”。

從碑文內容可知,當時懷商的幫規甚嚴,但作風民主,動輒“議罰”,其輪流坐莊的“輪值主席製度”,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先進文化,也反映出懷商經營管理的規範和科學,同時也是懷商經濟實力強盛和經營規模宏大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