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詩興大發(1 / 2)

為了得到這個能夠把書籍內容倒背如流,還寫的一首好詩的學生,胡文天和趙書海他們兩個人麵對王斌所提出來的這個要求,毫不猶豫地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另外一大因素恐怕就是,已經撕破麵皮的胡文天和趙書海也都在心裏麵盤算著,今個兒自己要好好地露一手出來,到底看一看誰的文才更好,這才有資格擔任王斌這個“小神童”的老師。

看到胡文天和趙書海他們二人點頭答應沒有異議之後,王斌先是衝著站在一旁臉頰上寫滿了焦急神色的王長貴眨巴了兩下眼睛,並點頭示意了一下,移栽告訴王長貴必如此擔心,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既然看到有些出息過頭的兒子竟然敢考驗起胡文天和趙書海這兩位教書先生起來,的確是讓王長貴感到有些焦躁不安,可他又想到事已至此,不如就靜觀其變,對於他這個大病初愈沒幾日本事倒是長進了不少的兒子還是放心的。

王長貴和王斌他們父子二人所居住的這一個籬笆小院和茅草屋,家庭生活條件可以說達到了赤貧的程度,自然是買不起筆墨紙硯,也購置不起書案之類的家具。

這不,把胡文天和趙書海他們兩位教書先生引領到籬笆小院內之後,王斌就在院內一根歪脖樹樹蔭下停下了腳步,讓跟隨他而來的兩位教書先生在此等候,他便飛快進了茅草屋之內。

轉眼的功夫之後,王斌就一隻手拎著一隻用木樁製成的簡易矮凳出了茅草屋,走到了院內的歪脖樹下麵,一隻矮凳遞給了胡文天,另外一隻矮凳則是遞給了趙書海。

待胡文天和趙書海分別把矮凳擱在地上坐下來之後,王斌就從旁邊找來了兩根如筷子粗細長短的樹枝,又分別對胡文天和趙書海一人給了一隻樹枝。

完成這些舉動之後,王斌就拉著呆立在一旁插不上手也插不進話的王長貴到了一邊,開始為即將進行寫詩比試的胡文天和趙書海進行了計時。

當然,王斌覺得他要是此時能夠擁有一塊秒表那就好了,這古代的半個時辰就是現代社會裏所說的一個小時,他隻要是輕輕按一下手中的秒表,計時就可以當即開始。

可畢竟王斌此時處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間,自然是沒有手表,隻能夠在晴天的時候透過看太陽所處的方位來判定時間的長短。

於是,站在一旁修抽旁觀的王斌和王長貴,他們父子二人,就時不時地抬頭看兩眼掛在東南方向的日頭。

坐在樹蔭下比拚寫詩的胡文天和趙書海,他們這兩位平日裏都是潑墨揮毫的主兒,今個兒還是頭一遭,每個人手持一隻樹枝,在各自麵前的地上寫字作詩,在心裏覺得好不委屈。

可是,當胡文天和趙書海一想到,自己若是能夠在半個時辰之內,寫出一首好詩來,那麼,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從對方手中把王斌這個“小神童”搶在自己的手中,並且代替自己參加兩個月後齊州府組織的府試,命中秀才的幾率有個八九成之多。再假以時日,參加禮部組織的省試以及趙官家親自主持的電石都是極有可能的。

念及至此,胡文天和趙書海覺得跟自己所教授的學生之中出一個進士相比,對於此時所受到的這點兒委屈,那真的是根本就不算什麼。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放不下身段搶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