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成立聯合國

美國紐約曼哈頓區東河之濱,有一塊 1.8英畝屬於世界人類的“國際領土”。在這塊土地上矗立著一座39層的摩天大廈和一組壯麗的建築群,那便是聯合國總部。

那麼,聯合國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正式成立。

當時,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結束,如何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發生、防止出現新的世界戰爭策源地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TU93.1 今天的聯合國大廈。

1943年10月,中、美、英、蘇四國代表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 這是呼籲建立國際安全機構的開端。不久,中、美、英和蘇、美、英分別舉行了 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商討戰勝德國、日本及戰後的共同策略。

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和斯大林單獨會見,正式提出了成立聯合國的建議。

1944年8月至10月,美、蘇、中、英四大國代表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起草聯合國章程。

1945年4月25日,美國西部第二大城市舊金山市大歌劇院前,成千上萬的市民冒雨趕來,翹首等待著。人們興高采烈,群情振奮。今天,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代表將在這裏聚會, 討論成立聯合國。

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來了,人們怎麼能不激動萬分呢。當天下午4時,載著46個國家代表的一長列小轎車,在蒙蒙的細雨中,駛向了舊金山市歌劇院。人群沸騰起來。美國代表下車了,共156人,是人數最多的代表團;接著是中國代表75人,英國代表65人,蘇聯代表15人。四個發起國與其他國家的代表共850人進入了歌劇院。兩旁的人們向他們拋撒著鮮花,表達著歡迎之情。1800名各國記者也蜂擁入場。 1500張可以列席會議的旁聽券早已發完,成千上萬的市民則佇立在歌劇院外。

代表們走出會場時,人們熱烈地齊聲歡呼“和平!和平!” 口號聲久久地回蕩在舊金山市上空。

會議前後開了整整兩個月,當時的會員國有50個。6月26日,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各國代表在憲章上簽字。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也在憲章上簽了字。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宣告成立。總部設在美國東海岸的紐約。

聯合國的常設核心機構是安全理事會,它有權根據聯合國憲章采取必要的措施與行動,美、英、中、蘇、法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安理會在決定重大問題時,采取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5個常任理事國都享有否決權。隻要五國中有一個國家反對,表決就無效。

從1950年聯大開始討論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1年11月15日,以喬冠華為團長、黃華為副團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赴紐約出席了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全體會議,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

100.第一台計算機

現在,微型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的一個重要工具。然而,你可知道世間第一台計算機是誰發明的?它最初的用途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來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埃尼阿克(ENIAC)”, 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埃尼阿克”做成了。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十幾米,重達30噸。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非常費電,隻要“埃尼阿克”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要突然“暗”一下。

這台計算機的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隻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TU95.1 今天的微型計算機已經很普及了。

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英特爾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