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私訪(1 / 1)

班車在沙石公路上沙沙地響著輕輕地顛簸著,像聽音樂像躺搖籃;天氣雖熱,但時有涼風從車窗中鼓進來。許多乘客昏昏欲睡。

盧凡白沒有困意,因為他在體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再說不定要在哪兒下車……這時,他看見路邊田上有一大片各類蔬菜,煞是可愛。可奇怪,竟有幾個人在放牛吃菜。他就叫停車,下來了。

“老叔,這麼好的菜怎麼讓牛吃呀?”盧凡白走近一個放牛老人,問。

“人和豬吃不完,就讓牛吃唄!”老人答。

盧凡白遞給老人一支煙。兩人就閑聊起來。老人說,這片蔬菜是鄉政府、村委會下令叫種的,說是搞的“訂單農業”。可隻叫種而不幫銷。前年去年也是,叫種茨菇、馬蹄、果蔗什麼的,結果也沒人幫外銷。靠自個在本地集市上銷售了一小部分,價格又低廉……

盧凡白聽說老人所在的村莊是個小康村,更來了精神,就借故口渴,要到老人家去喝茶。老人很樂意,就帶他回家。

“你們村是小康村,那你們過的是小康日子囉?”盧凡白邊喝茶邊問。

“嘿嘿,小康村,小康日子,假的!”老人不屑地回答。

“假的?不是經過驗收合格的嗎?”

“這驗收嘛,說出來會讓老侄你笑掉大牙!”

老人半滑稽半憤慨地說,在他們自然村開過一次現場會、一次驗收會。好新鮮哩!這村成為“小康村”,是搞種養。種方麵,明擺著,在田裏;養嘛,來趣了:事先令各家建好幾個豬欄,開現場會和驗收會時,鄉裏村裏不知從哪弄來許多大豬小豬,放進各家的空豬欄裏。還弄來許多電風扇、電視機、電冰箱之類,擺到各家去。會一散就搬走。更有趣的是,村裏有十幾個大齡光棍青年,他們借來十幾個靚麗姑娘當他們的臨時媳婦。參觀驗收時,人家還一個勁地稱讚:哎呀,真不愧是小康村,討回這麼多洋媳婦……

“有這等奇事?”盧凡白十分驚訝。

“一點不假。唉,五八年那陣放衛星說大話,現如今又來搞浮誇做假事。本來規定不準村民亂講亂說的,可我就是看不慣……”老人說。

正說著,從屋外進來一個中年男子。老人說是他們的村長。

村長審視著盧凡白:“這位同誌是?”

盧凡白答:“過路的。進老叔家討杯茶喝。”

村長不相信,警惕地又問:“你是記者?”

盧凡白看出了對方的神情,反問:“村長好象不喜歡記者?”

“記者應該先去鄉政府或者先找我們村委,我們可以全麵介紹這個小康村的先進情況。對獨自亂跑亂串的記者可真不歡迎哪!”

“記者是可以獨自亂跑亂串的啵!”

“不行的。鄉領導說過,那樣會寫出一些不符合甚至歪曲事實的報道來的。”

“哦……”

盧凡白原本打算村裏村外再看一看的。可如今決定走了。要不然可能會惹出一些麻煩來。

果然,盧凡白才走到路邊,就看見村長又追出來了。好在剛好有一輛班車駛過來,他急忙招手攔停,上了車。

盧凡白既不是記者,也不是“過路的”。他是新調來這個縣的縣委書記。來之前他就聽說這個縣許多地方盛行弄虛作假之風,嚴重違背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決心狠狠地整治一下,拿出幾個典型來殺雞儆猴。但從正麵渠道是查不出來的。他就想,古有微服私訪的做法(他很欣賞這種做法),自己何不也下去走走?此刻,他既感到高興,又感到悲哀。高興的是第一天出來就有所“收獲”;悲哀的是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真有這種瞞上欺下的荒唐事……

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