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劍書生(1 / 3)

鐵劍書生

大清同治丁卯年(1867)暮春,科考在即。

史載,當年蜀中大旱,九十餘日無雨,兩川二十六州一百零七縣普鬧

春荒,餓殍遍野,賊盜棒匪雲湧風起。值此兵荒馬亂之際,寒窗苦讀的莘

莘學子,雖知趕考途中行徑艱難,但仍然不願意放棄這個金榜題名、光耀

祖宗的機會。一時間內,兩川青年俊才無不呼朋喚友,結伴而行,向著京

師水陸並進。

遂州學子朱坦能,家住北門玉堂街朱家花園。朱家是遂州數一數二的

大戶人家,有良田千頃,仆工百人,因此,與朱坦能平素往來的大多是州

府衙門裏的官宦子弟。今年驚蟄節前後,他看見許多外地舉子紛紛挑箱荷

擔從門前經過,心中甚是癢癢。

遂州曆來乃文章錦繡之地,考究清朝蜀中舊事,相業以張文端公為最

優,科第以榜眼李仙根為最顯,至於詩、書、畫三絕,樹幟立壇於大清

一朝,為後賢所景仰企慕者,前有潛叟呂半隱(呂潛),後有檢討張船山

(張問陶)。溯本清源,諸位先賢大家,無一不是遂州人氏也。朱坦能素

有效法鄉黨先賢之雄心,自恃文章風流,也有心遠赴京城一試身手,遂相

邀同城舉子數人,擇一吉日良辰,從州城東麵濱江的犀牛堤碼頭出發,乘

一巨舫逆涪水北進。

當其時,春意正濃,風和日麗,兩岸青山如黛,一河碧浪似綢。眾學

63

子詩詞唱和,飲酒猜謎,自是逍遙快活。

臨近中午,船行梓、遂二州間,兩州界地涪江關,是蜀中進入京師的

咽喉,乃龍蛇混雜之地。朱坦能一行十數人,隨身所攜盤纏物資甚是沉

重,且多銀兩古玩。守關兵丁見眾人皆文士,又毫無江湖經驗,便好意提

醒他們,時值亂世之秋,江湖險惡難測,投店住館須財不露白,謹防盜賊

棒客覬覦。

眾位舉子飲酒正酣,聽到兵爺的勸言,齊聲大笑兵哥哥當真傻得可

愛,豈不見皇皇一舫十數人之眾,就算有刀客棒匪光顧,又何懼之有?

駐關士兵見他眾人幼稚可笑,把自己的肺腑之言當做了耳邊風,便不

再與之理會,一邊搖頭一邊招呼同伴,打開水寨大門放他們過去。

船又逆水上行十裏,舟子報已到梓州清溪鎮。

朱坦能端端地坐在船頭,遠遠看見岸邊一棵大黃葛樹下,站著一位少

年,身著月白色長衫,頭披藍色頭巾,望之如玉樹臨風。

待到巨舫臨岸,白衣少年請求搭船北上。

眾人喜他素潔雅致,便允許了他上船。少年自言姓施名良,梓州雲台

人,也是進京趕考的舉子,怕一個人獨行不安全,故來與眾位良兄同行。

朱坦能一眾舉子聽他言語甚謙,歡天喜地地將他迎入船艙。

白衣少年來到後艙坐定,從所攜竹箱中取出一爐一壺燃之,壺中取江

水盈頸,待沸,取茶葉少許放壺裏,敞蓋烹之。俄而,壺中汩汩有聲,輕

風拂煦,滿艙茶香四溢。

朱坦能等人皆富家子弟,平時裏品茶飲酒唱川劇,逗鳥遛狗“打雙

陸”(一種賭博工具),無一不是清玩高手。此時,見白衣少年取江水烹

茶,無不撫掌叫好,言其茗品必是蒙頂皇茶。

少年點頭稱是,一邊誇讚眾人乃飽學之士,一邊遍置茶盞於木幾上,

一一相邀諸位同袍共飲。

眾位舉子雖家資百萬,卻哪裏享受過如此美妙的佳茗?其入口潤而

64

嫩,滑而香,直飲得眾人搖頭晃腦,連連稱妙。

少年見諸位同袍品得如癡如醉,自言其茶其藝皆有出處,敘茶藝之

事,言語俊美,文采燦然。

滿座學子見少年言談舉止有度,無不為之傾倒,紛紛恭維他必中本科

魁首。於是,眾人又輔以酒食同飲,把他當成自家兄弟一般,唯恐招待不

周。

船入清溪峽中,江岸夕陽已墜,偶有船家漁火明滅。朱坦能抬頭望了

望天,吩咐舟子擇一避風處泊舟。

夜幕四合,山間微有光亮。舉頭望峽,果真是山高月小。如此美景,

怎可少了美酒?眾人又輔食傾壺長飲。乘了酒興,白衣少年請求道:“江

天暮景殊佳,又有美酒佳肴相佐,可惜少了紅袖添香。施某攜有短笛,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