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 工
大清自開國以來,曆來推崇武備,在全國各地廣置銀庫,以備戰時之
需。四川乃天府之國,素為朝廷倚重,轄內九府三十八州一律設置甲等銀
庫,貯銀規模一時為全國之冠。遂州地處涪江中遊,平疇沃野,兩川稅銀
五占其一,州衙庫存充盈,有金遂州銀潼川之說。
乾隆十二年(1747)春,大金川首領莎羅奔叛亂,兵燹波及鬆茂二
州,兩川震動,朝廷召集十萬重兵討伐。四月,王師入川,急令調撥遂州
庫銀以資軍餉。四川巡撫馮永昌親往遂州銀庫解押,誰知啟庫驗銀,偌大
的銀庫裏,官銀已被盜走十之五六!馮永昌大驚失色,著令現場人等嚴密
封鎖消息,外泄者軍法從事。並於當晚連夜趕回成都,稟報總督胡昌盛得
知。軍備官銀被盜,事關平叛大局,胡昌盛哪敢怠慢?隻得據實呈報朝
廷,翌日天明,八百裏加急文書飛馳京師。五日後,兵刑二部文牒火速傳
到蓉城,責令胡昌盛、馮永昌二人限期偵破此案。
二人得令後,急得像熱鍋上亂爬的螞蟻,他們心裏十分清楚,此事案
發天字一號,到期不能結案,項上吃飯的家夥肯定不保。胡昌盛本欲親自
前往遂州,但十萬王師過境,應酬接待事務繁多,加之又要征調他州庫銀
以籌軍餉,一時脫不了身。二人商量後,總督胡昌盛留守省垣,巡撫馮永
昌再蒞遂州。臨行前,胡昌盛拉著馮永昌的手握了又握,拍了又拍,像生
離死別一般反反複複地叮囑了又叮囑。
169
馮永昌受此重托,一日飛奔兩百餘裏,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遂州城,當
天夜裏進駐銀庫。
銀庫設在涪江中的聖蓮島上,四麵環水,隻有一座小小的吊橋與岸上
相連。橋長三十餘丈,兩端皆有重兵把守,僅就其地理位置來判斷,外盜
沒有任何可能進入到銀庫中作案。
馮永昌在銀庫裏悄悄地觀察了三天,沒有發現絲毫有價值的線索。思
來想去,認定是內賊作案,便在遂州衙門的安排下,喬裝成新來的庫工,
混跡其間暗中察訪。
每日的辰時,庫工們按例在庫房一側的橋頭,準時集體裸身交接工
作。守夜的庫工還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絲不掛地走過小橋,上岸後到
衣帽間穿戴完畢,方可各自回家。馮永昌也不例外,一切都嚴格按照皇家
規定程序執行,但即使是這樣,庫中的官銀仍時有丟失。
馮永昌心裏十分納悶,真是大白天見鬼,奇怪得很。
遂州捕頭陳豫川,是個有著二十多年偵探經驗的人,自從奉命協查此
案以來,一個人便有事無事地在遂州城的大街小巷裏閑逛。他認為如果真
是內賊所為,遂州城中肯定會有蛛絲馬跡出現。陳豫川的思路常常與眾不
同,尤其在偵查疑難案件時,一般人多認為案發現場才會有線索,其實不
然,真正的作案高手,現場怎麼可能留下犯案痕跡呢?僅憑銀庫所處的位
置和嚴格的工作程序,那裏就不可能獲得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因此,陳豫
川認為真正容易得到信息的地方,應該是那些龍蛇混雜的茶肆酒樓、花街
柳巷。
陳豫川始終像一個閑散之人,呱嗒呱嗒地趿拉著一雙髒兮兮的木屐,
整日裏城東城西地到處吃茶喝酒,聽茶客酒徒們擺些三教九流或江湖豪客
的龍門陣。
穀雨節前一日,一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酩酊大醉後,在天上宮戲園子
裏放聲痛哭,任由旁邊的人百般勸慰,依然哭鬧不止,好像有什麼傷心事
170
一樣。
好事者說少年郎在“百花樓”有一位叫香荷的相好,交往已有年餘,
二人感情甚篤。不想日前被一神秘客看中,出重金包下香荷,少年前去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