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歌
簡州龍泉,山勢雄霸蜀中,有“蓉東屏障”之說。
環山居者多伍姓之人,聽老輩人擺龍門陣說,明末,這些伍姓人的祖
上,為避倭寇之禍,從遙遠的粵南千裏迢迢遷徙到龍泉山。經過上百年的
繁衍生息,到了清同治年間,伍氏已有族眾上萬人。蓋因其所居之地荒蕪
偏僻,平時很少與外人交往,他們說話的腔調始終保留著粵人聲氣,發音
大異蜀人。
本地人聽不懂“鳥語”,多稱他們為“廣廣”。
伍二揚是伍姓人的族長,雖然目不識丁,卻天生異秉,通五音,識宮
羽。他不僅歌唱得好,還自創了一種類似四川民歌的山歌,廣廣們稱這種
調調為大歌。
農閑時節,山民們經常看見伍二揚站在高高的山巔上,獨自引吭高
歌,聲音清越激昂,隔山可聞。凡是聽過他高歌的人,無不嘖嘖稱奇,佩
服他一副好嗓子賽過金嗩呐。
每年的清明會,伍姓人都要選代表到伍家祠堂聚會,共同商議族中大
事。伍二揚乘了這個機會,不遺餘力地教授族人唱大歌,所歌之詞,多為
祖先入蜀的艱辛之事。祖先遷徙艱難困苦之狀,被他聲情並茂地唱出來,
族中之人常常聽得淚流滿麵,皆泣聲附和。長此以往,龍泉一山的伍姓
人,不論男女老幼,人人都能吼幾聲大歌。
231
大歌的曲牌繁多,計有《正月正》《鬧元宵》《端陽會》等二十餘
首。每歲的元宵中秋二節,龍泉山裏各山寨的伍姓人,就選出會歌的男男
女女,組隊參加族裏的賽歌會。
賽歌會由伍二揚擔任總指揮,少則二三日,多則十來天。山上山下站
滿了穿紅著綠的男女,萬人齊吼,高唱大歌。
外姓人聞訊前來趕會者,常達十萬眾,觀者如潮。
賽歌會上,伍二揚不負眾望,以一曲《鬧元宵》獨占鼇頭,爭得“歌
王”的稱號。他胸戴大紅花,乘高車大馬返回龍泉。
族人們引以為榮,越發地敬重伍二揚。人人見了他,都尊一聲二爺。
大清同治丁卯年(1867)的春天,年屆七旬的伍二揚,到簡州石經寺
參加“立春”演唱會。一曲《端陽會》正吼到高潮處,突然一口氣接不上
來,頓時昏倒在戲台上,氣息全無。
族人們聞訊後,蜂擁而至。將就戲園子設了靈堂,男女老幼輪番哭唱
孝歌。
內有一婦,年輕貌美,乃伍二揚生前相好。她悲切地撫屍輕歌《正月
正》,聲音低沉婉轉,聞之令人愁腸寸斷。
時夜深人靜,雨聲淅淅瀝瀝。她一人泣唱,眾人輕聲相和。一時間
裏,靈堂內外,歌聲如哭如泣。
冥冥之中,似有神焉。在眾人如呼似喚的歌聲裏,伍二揚雙目微睜,
繼而坐起。他看見眾人披麻戴孝,大異,忙問何故如此。
眾人始驚駭,繼而據實相告,伍二揚哪裏肯信?當下對眾人說道:
“吾正酣睡間,聞爾等歌《正月正》,故而醒來矣。”
眾人愈奇之,奉為神明。
伍二揚死而複生,逾九旬再歿。族人葬其於龍泉山北麓,樹碑曰:歌
王伍二揚之墓。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