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證券公司激勵機製改革的指導研究
金融天地
作者:王佳
摘要:近幾年來證券市場發展速度很快,創新不斷,證券公司在追求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卻忽視了激勵機製的更新,大多還保持著幾年前的設計思路,已落後於行業創新發展形勢。本文應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為指導,對證券公司行業發展新形勢下的激勵機製改革進行分析,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證券公司;激勵機製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引言
證券行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市場不斷擴大,創新不斷推進,新業務層出不窮[1]。但是與此同時,和其他傳統行業一樣,證券行業也麵臨互聯網行業的挑戰,越來越多原本與證券不相關的行業加入這場金融混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證券公司的人力資本結構更應及時跟上行業發展變化的步伐。因為證券公司不僅是資本密集企業,更是“知本”密集企業,人力資本已經成為證券公司最大的成本,企業發展速度和管理效率與高知人才的工作能力有直接關係。所以,證券公司是否能推出有效的薪酬激勵政策,對於促進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義。由於證券行業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變革的速度很快,這導致證券公司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業務發展上,而薪酬激勵政策大多保持著幾年前的設計思路,已落後於行業發展形勢,亟待進行改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一般員工的激勵機製,高級管理人員的激勵機製不屬於本文研究範疇。
二、證券公司薪酬激勵製度中的主要問題
1.人力結構依據編製區別對待員工
經紀業務是證券公司的業務基石,也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在經紀業務中,證券公司通常的人力結構是編製員工和營銷員工。編製員工由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擁有較好的福利待遇,相當於“自己人”。營銷員工雖然也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這與之前的勞務派遣模式完全不同),但是在公司內部一直被區別對待,薪資、待遇、福利都相差較大,甚至人力資源部都不把他們納入自己的管理範圍,而是由分支機構或分管經紀業務的部門自行管理。
編製員工與營銷員工在工資結構和考核辦法上有區別,這本無可厚非,因為工作的主要內容也不同。但是對於證券公司裏普遍年輕化的員工來說,比福利待遇的差異更難以接受的是缺失“公平的培訓和晉升機會”,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和職業選擇。
2.客戶所有製引發分配不均
從證券公司的客戶結構分析,分為存量客戶和經紀客戶。存量客戶指的是,證券公司曆史積累的客戶和沒有明確經紀關係的客戶。經紀客戶指的是由員工開發的客戶,也就是有經紀關係的客戶。員工對有經紀關係的客戶可以拿到提成獎勵,這也是工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類客戶的比例,在不同證券公司相差較大,但是基本上存量客戶數量遠遠高於經紀客戶。因為早期證券公司憑借壟斷優勢,幾乎不需要有市場化的行為就可以獲得客戶,除了提供交易通道和基本的谘詢,無須提供更多的服務。在這個環境下,證券公司積累了大量的存量客戶。一般情況下,員工能提供較好服務質量覆蓋的客戶比例是1:300,這也是大多數員工的服務極限。但是存量客戶目前的員工維護比例是1:1000到1:8000,這樣的比例顯然捉襟見肘,與客戶不斷增長的投資服務需求極不匹配。正常的邏輯下,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穩定企業利潤,那麼或者增加係統服務,或者增加人工服務,將服務覆蓋麵提高。但是係統服務隻適合服務一般性客戶,對核心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的滿足,還是要靠人工服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