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辦學形式的定位
我國高等教育按形式可劃分為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按學製可分為全日製和非全日製。這個定位就是要求高校在辦學形式上,即是學曆教育還是非學曆教育;是全日製還是非全日製作出選擇。為此,各高校在選擇多種形式時,必須明確本校占主導地位的辦學形式。
(七)服務方向的定位
服務方向是指一所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麵的範圍層次。服務範圍是指學校是為行業服務、為區域服務還是為全國服務,服務層次是指這所學校為社會培養何種類型人才。我國高等學校基本分為國家教育部直屬,中央與地方共建和省市直屬等三種管理方式。為此,這個定位要體現學校服務的地域範圍或對象範圍(地域指服務全國、地區或地方,對象是指服務的部門或行業)這是對畢業生培養層次和就業方向的界定。
(八)發展規模的定位
這是學校對本校辦學規模做出的界定,是對學生教工數量目標的定位。因為學校的規模與結構、質量、效益密切相關,為此,學校一定要根據本校的實際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
二、高等學校辦學定位注意的問題
(一)高等學校辦學定位應具有統領引導作用
辦學定位不僅從宏觀上概括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觀念,治校理念,而且還具體對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與形式,辦學類型與類別等做出方向性選擇,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方向標,為此,學校定位必須統領學校工作的全局,引導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方向。
(二)高等學校辦學定位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邏輯起點,是一所學校辦學特色的體現
在學校的實際運行中,學科與專業的設置,課程體係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相應的資源配量等,各校不同。為此,學校的人才引進,資金投放,教學和科研設施建設等一係列重要問題都必須以學校辦學定位為基本依據。
(三)學校正確合理的辦學定位,關係到學校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發展格局
關於到學校怎樣發展和發展什麼,為此,高等學校定位必須建立在國家的要求和社會需求基礎上,必須從學校的曆史傳統和教學資源出發,必須與本校的辦學基礎相適應;必須考慮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突出特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使學校能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躍進。
(四)學校辦學定位不僅關係到學校在教育係統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關係到學校各項功能的充分發揮
為此,高校定位必須在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總目標、總原則指導下,在國家高等教育整體格局和自立空間範圍內,並在對當前高等教育需求及未來需求發展趨勢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本校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角色,為學校製定近長期發展規劃提供戰略決策。
§§二、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