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是我國國家公務員隊伍的重要補充力量。我國公務員隊伍急需提高學曆層次,需大量吸納與政府部門工作對口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因此,我們可以樂觀地說: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將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麵臨的困境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盡管在中國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但作為這幾年的熱門專業,該專業的發展也麵臨著一些尷尬的局麵,主要表現在:
(一)各高校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認識不足,對它的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的認識差別很大,大多數高校都是根據自己原來的行業優勢來製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劃分出形形色色的培養方向。如衛生院校大多數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方向都是醫療衛生管理,體育院校大多數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方向都是體育管理等等。
(二)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的普遍認識也不足,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的區別在哪裏,不明白公共組織和政府機關究竟有哪些分工。
(三)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接受程度較差,認為該專業培養的學生不是專業人才,沒有實在的東西,成了“萬金油”,而大多數的用人單位都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造成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四、對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認識
首先,必須適應社會特別是西部地區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發揮財經類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在專業培養方向上突出以下特色:一是突出政治、政策、文化、道德色彩,目的是使學生在公益單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道德風範。二是突出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為經濟學科、管理學科是財經院校的優勢學科。三是突出現代化技能的掌握,如計算機、管理信息係統、辦公自動化、電子政務等技能,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四是在社會調查、社會實習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多下工夫,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專業培養方向的創新,是通過具體的專業培養方案來體現的。從科學發展觀出發,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原則,從知識、能力、素質幾個方麵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從知識結構來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一般需具備三方麵的知識:(1)基礎知識。這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基礎,一般包括政治理論類課程、原理性課程、工具性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管理學原理、大學英語等。(2)專業知識。這是從事公共事業管理工作必備的專門知識,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任選課等方麵的課程,如公共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公共事業管理概論、教育行政管理等。(3)相關知識。這是為了擴大知識麵,更好地適應社會所需的知識,包括人文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類等方麵的選修課程。總之,要想形成特色,隻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求得生存,求得發展。
最後,加強師資科研力量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應適當加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科研管理,一是狠促科研。要以本校專業辦學特色為主攻目標,盡快建立本專業課題庫。二是要在校際間增強學術交流,開展相互評課活動,從整體上提高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師資教學水平。通過精品課程、名牌教材、名牌教師的“三名工程”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三是加強教學科研橫向合作。要盡快建立起與同類高校、省內高校、名校三個層麵的橫向合作關係,積極開展科研課題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