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離鄉(1 / 2)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遠方有這樣一座城市,高樓林立、燈紅酒綠。後來,我又聽說,這是一座夢工廠,生活在城裏的人非常幸福,而外麵進城的人則再也不想出來。於是,在我高中畢業後,踏上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當火車終於開動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就像喝了一杯酒,有點苦,有點甘。是卸下原有一切的輕鬆,也是對父母親人的思念;是麵對未來的無措,也是對即將到來的“幸福”的激奮。一時間,千百種念頭轉過。在這個時候,我才知道,言是不能盡意的。

還記得昨天的晚上,光輝璀璨。忽明忽暗的星光、暈暈迷迷的燈光、晶瑩剔透的淚光。是那樣的真實,又是那樣的虛晃。媽媽握著我的一隻手,我們哽咽著,一句說都沒有說。我拿著手帕,輕輕的撫去她的淚水,卻不料,自己的眼淚濕了她的手。然後,似乎有穿透力般,被她緊握著的我的手也濕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對於窮鄉僻壤的故鄉,對於貧困潦倒的親人,自己是厭惡的。我曾經幻想,長大後,一定遠離這裏的一切,永遠不再見到這方水、這方人。此刻,坐在列車上,望著搖搖遠去的熟悉,我才知道,自己竟然不舍,我也才明白,即使是厭惡,也是一種深刻的情感。

記憶是一部精彩的電影,當它放映時,最為牽動你的喜怒哀樂;記憶是一座迷宮,在你認為出口就在眼前時,卻還在裏麵徘徊;記憶是生命力最頑強的草,枯敗隻是一時,總有一天,再次欣欣向榮。忘卻真的很難。然而,走在路上的人,必須向前,才能到達目的。即使回頭,也隻是偶爾。

前方的路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或許是暗柳,或者是明花。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生命也許會演繹出不一樣的精彩。因為,路有時是選擇的,有時卻是創造的。“也許本來是沒有路的,有人走過,便成了路。”

有的路上行人較多,有的路上行人較少,有時,甚至隻有自己一個路人。行人較多時,是熙攘的,行人較少時,是寂寥的,隻有自己時,是孤苦的。然而,不論人多人少,都隻是路上的風景。在這條路上,隻有自己能夠決定走快走慢。因此,影子才是你終身的朋友。

有一種情境是“鏡花水月”,記憶也好,未來也罷,就是那鏡中花、水中月。美麗、純潔卻又飄渺、虛幻。在每個人的頭腦中,花與月總是不停的閃現,卻最終,隻是一場美夢,沒有人觸的到這花、這月。記憶之花期已過,未來之明月未懸。於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走,賞著現在的花,沐著現在的月。

在列車上,不斷的有人和我搭訕。我隻是笑著,或者點點頭、搖搖頭,一句話都沒有說。我不想說,不敢說,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壞人。然而,即使是閑聊,我覺得,也提不起任何興致。再者說,我可以說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