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語教師應具有的心理素質(1 / 2)

雙語教師應具有的心理素質

理論研究

作者:王靜

摘要雙語教育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在於雙語教師。合格的雙語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雙語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包括積極樂觀、自信、角色認同、心理開放性、靈活性和穩定性、挫折耐受性和期望感。

關鍵詞雙語教育;雙語教師;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11-02

雙語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產物,是我國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雙語教育能否順利實現,關鍵看是否有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合格”不僅僅是指能夠熟練掌握和使用兩種語言授課,還包括是否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遇到的各類生活事件,有效地緩解和消除人們的焦慮、煩惱、悲觀、消極、抑鬱等心理體驗,維護人們的心理健康。就雙語教師來說,他們麵臨的工作內容相對更加複雜,教育對象相對比較特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相對更重,更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於教師心理素質的定義,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人認為是指教師這一職業所要求的、與學生身心發展密切關聯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可教育和培養特性的、與能力相區別的心理品質;有人認為是教師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直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效果的比較穩定的各種心理特性。本文中所探討的雙語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指教師勝任雙語教學崗位所必需的,與學生身心發展密切關聯,並有利於維護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可培養和提高的心理品質。

1 積極樂觀

雙語教師應該對雙語教育的發展前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上升,而非直線上升的,都會存在挫折和困難,有時還會出現反複。我國的雙語教育正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階段性的問題,隨著工作的推進,將不斷地得到解決。雙語教師,作為雙語教育政策的具體實施者,作為直接作用於雙語教育對象的一線工作者,可能對雙語教育推進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更深的感觸,對其中的挫折和艱辛有更切身的體會,對雙語教育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更容易受到打擊,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正因為如此,雙語教師更需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困難隻是暫時的,雙語教育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對事物發展前景的美好憧憬,往往能激發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投身到該事物的建設中。這正是現階段雙語教育的發展所需要的推動力。

2 恰當的自信

自信心實質上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雙語教師應當具有恰如其分的自信。首先,自信能幫助人們正確對待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苛求。有的人遇到問題時,未加嚐試或淺嚐不見效果後,就輕易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克服困難或改變現狀,從而采取消極應對、得過且過或無所作為的態度;有的人則可能苛求自己,製定過高的目標,當感到目標無法實現時,則易陷入痛苦之中,產生消極的情緒。雙語教師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教學工作,但同時亦不能苛求。雙語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學生的基礎、教材的難度、可利用資源、教師的水平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單純從教師的角度就可以完全解決的。此外,自信還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行動。自信的人更懂得如何根據內外的實際情況有效采取行動,他們遇事不會畏首畏尾、猶豫不決,也不會慌亂無章、沒有重點。雙語教師,尤其是西部一些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師,由於教師缺口較大,他們的工作量更大,工作負擔更重,更需要有效率地工作。

3 角色認同

角色認同是指個體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含內容的認同。隻有對角色產生了認同感,才能更好地承擔角色。雙語教育是我國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點已經得到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越來越大範圍人們的普遍認可。雙語教師是雙語教育政策的具體實施者,是雙語教育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雙語教師對此要有明確的認識,要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了解國家和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待;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自身角色所包含的內容和特點,進行角色領悟;在充分領悟角色的基礎上,調節自我狀態,進行雙語教學實踐。雙語教師要不斷深化對角色的認同,提高自身與角色的匹配度。在此過程中,社會上一些不利的言論或雙語教學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可能會影響雙語教師對角色的認同。對此,雙語教師要堅定信念。對角色的高度認同,能幫助雙語教師敬業樂業,促進角色扮演成功。

4 心理開放性

心理開放性與心理鎖閉性相對,表示的是個體是否具有一種隨時接納、理解和包容事物的心態,是否為外界事物的進入留有空間。這點在雙語教育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