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1 / 2)

試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程整合

作者:錢衛

摘要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的解決方案,即: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學會認知是培養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學會是指掌握知識,而會學是指掌握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使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試以前人總結的學習理論,探討加強學習方法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培養應重於對知識的培養。

關鍵詞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技術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93-02

1 引言

21世紀為人類帶來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麵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聯合國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解決方案,即: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這是應付現代社會各種危機的4種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這4種能力並不是平等、並列的,其中強調把“學會共同生活”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就是強調培養具有高尚道德精神的新人。而另外3個支柱中,“學會認知”是要培養自己獲取和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學會做事”是要培養敢於承擔風險和善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生存”則是培養能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求得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應變能力。教育四大支柱的實質是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精神的一代新人。

2 技術人才應學會學習

“學會”是指“學會知識”,“會學”是指“掌握方法”,即“學會學習的方法”。“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把“會學”作為重要教學內容,是現代教育的新要求,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學會是目的,會學是手段。在職業教育中更是如此。掌握技術和掌握技術方法的應用,它們的重要性在職業教育中體現得更為充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萬能的方法,應因課而異,因人而異。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學與習、學與問、聽與記、博觀與約取、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等各種關係,使他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切實掌握“會學”的本領。

3 具備學習能力的技術人才

隨著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更加具體。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素質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應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應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同時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教學規律,適應職業教育環境下學生發展的特點,是達到教學目標的保證。

如果能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代替他們的思考,學生就會習慣於獨立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主導不能強行或代替學生學習,而應在教學內容手段、情境等方麵創造引導學生學習的條件。教學內容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4 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隨著教育教學觀念的變革,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指導教育技術發展的現代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有:

1)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

2)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學習方法,使學習者懂得通過主動探索、發現進行學習;

3)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重視能力和全麵素質的培養;

4)教學過程的設計應以認知學習理論來指導;

5)教材應按人類聯想規律組織教學信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促進學生學習的因素、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學校的,也有社會的;等等。隻要認識了它,掌握了它,就可抑製消極因素,發揮積極因素。使學生“學會”和“會學”的前提是調動其積極性。所以,教師應把研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補充和完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有:1)目標激勵法;2)聯係實際法;3)解決問題法;等等。所以,教師要克服重教不重學的弊端,在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關係的基礎上,做到以教導學、以教促學、以教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