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工資福利第一節機關工資改革
工資套改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10月1日起,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工資製度進行改革,執行新的工資標準。1994年10月,成都市貫徹國務院、四川省《機關工作人員工資製度改革方案》,對機關現行工資製度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機關工作人員(除工勤人員外)實行職級工資製,其工資按不同職能,分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部分;建立正常增資製度,把晉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與增加工齡工資相結合;實行地區津貼製度;改革獎金大體平均發放的製度,把獎勵同年度考核和工作實績結合起來;改革機關工人工資製度,技術工人實行崗位技術等級工資製,其工資由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和獎金三部分構成,普通工人實行崗位工資製,其工資由崗位工資和獎金兩部分構成。
同月,成都市機關、區(市)縣機關幹部及工勤人員確定了級別。12月,開始全麵開展工資套改工作。幹部工資套改為:基礎工資以原基礎工資40元為基數,套入職級工資製的基礎工資標準,從辦事員到市長均為90元;級別工資按照幹部所任職務及所在職位責任大小、工作難易程度以及工作人員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工作經曆確定;職務工資按原職務工資就近就高套入職級工資製中的職務工資標準,套入後符合規定任職年限和工作年限的,可再套入相應職務工資檔次;工齡工資按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齡工資增加一元計算,一直到離退休當年為止。工資套改後,原按國家和地方規定發放的物價、福利性補貼及自行建立的津貼納入新工資標準64元,結餘數為本人結餘津補貼。工人工資套改為:技術工人實行技術等級工資製,由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和獎金三部分組成,普通工人工資由崗位工資和獎金兩部分組成。崗位工資按原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工齡津貼之和,加上按規定納入工資的津補貼64元,就近就高套入技術等級相應的崗位工資檔次;技術等級崗位工資套改:按國發〔1993〕79號文件所對應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的技術等級工資執行(成都市未設高級技師崗位),獎金按工資構成的7∶3的比例確定。經過一年的工資套改工作,市級機關、20個區(市)縣正式職工56617人(市級機關13931人,占2435%;區市縣機關42686人,占7565%),執行工人工資等級製的5053人全部套改了工資。機關行政人員工資套改見表5-1,機關工人崗位、技術等級工資套改見表5-2。〖=D1〗第五章工資福利
表5-1機關行政人員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工作年限套入檔次任職年限職務3年
以上4—17年8—17年18—27年28—37年38—47年48年以上正
市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270)2(315)1(270)2(315)3(360)2(315)3(360)4(405)副
市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215)2(255)1(215)2(255)3(295)2(255)3(295)4(335)3(295)4(335)正
局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2(245)1(210)3(280)1(210)2(245)4(315)2(245)3(280)3(280)4(315)副
局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174)2(204)1(174)2(204)3(234)2(204)3(234)4(264)3(234)4(264)正
處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144)2(174)1(144)2(174)3(204)2(174)3(204)4(234)3(204)4(234)副
處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118)2(143)1(118)2(143)3(168)2(143)3(168)4(193)3(168)4(193)正
科
級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1(96)2(116)1(96)2(116)3(136)2(116)3(136)4(156)3(136)4(156)5(176)4(156)5(176)表5-2機關工人崗位、技術等級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技術等級套入檔次工作年限工資標準5年
以下6—
10年11—
15年16—
20年21—
25年26—
30年31—
35年36—
40年41年
以上技術
等級
工資高級技師一190二212三234四260五286六312七33855技師一160二178三196四214五238六262七28645高級工一145二161三177四193五213六233七253八27335中級工一135二149三163四177五195六213七231八24925初級工一130二142三154四166五182六198七214八23015普工一135二146三157四168五192六196七210八224八224-1995年10月,成都市人事局開始在全市機關中推行正常增資機製。晉升職務工資:連續兩年考核優秀或稱職的工作人員,在職務工資標準內提高一個工資檔次,從下一考核年度第一個月起兌現。原職務工資低於新任職務最低檔的,執行新任職務最低檔職務工資;原職務工資高於新任職務工資最低檔的,原職務工資就近就高套入新任職務工資標準。晉升級別工資:年度考核連續5年為稱職或連續3年為優秀的,在職務對應級別內晉升一級。晉升職務後,原級別工資低於新任職務工資最低級別的,執行新任職務最低級別工資;原級別工資在新任職務對應級別工資以內、未達規定正常晉升級別考核年限的,級別工資不變。增加工齡工資:從參加工作當年起計,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齡工資增加一元,一直到離退休當年為止。定期調整工資標準:按照國家統一安排,從1993年10月1日起,每滿兩年調整一次。正常晉升工資檔次後,機關職工年平均工資6466元,月平均工資53883元。與1994年相比,機關職工人均年工資總額增加802元,增資幅度14%。〖=S1〗成都市人事機構編製誌1990-2005年
1996年,成都市人事局轉發四川省人事廳《關於機關和事業單位技術工人首次技術等級考核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範圍內推行“考工定級工作”,對各級機關中已轉正定級、從事技術崗位工作的工人進行技術等級崗位考核,按考核成績執行相應等級技術工資。同年,市政府製定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對成都市及各區(市)縣適用的最低工資標準作出140-180元/月不等的規定。
2001年1月,成都市貫徹執行四川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關於實施財政直接支付工資改革的通知》,建立“工資資金專戶”管理。規定“工資資金專戶”的資金隻能用於撥付財政應負擔的工資性支出和撥付下級財政“工資資金專戶”,不得挪作他用,同時加強鄉鎮教師工資及國家職工工資發放管理,確保工資發放納入鄉鎮目標管理。2002年起,成都市開始對工資發放情況實行按月通報,凡有拖欠工資的地方,由市政府通過《成都政報》予以公布;對拖欠工資較嚴重、群眾反映較大的區(市)縣給予通報批評。由市財政每月向市紀委、市監察局等有關部門通報各區(市)縣工資發放情況,凡有拖欠工資的區(市)縣,嚴格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不準上新的建設項目,不準搞樓堂館所建設,不準購買小汽車,不準安排黨政領導幹部出國、出境訪問和考察。對在工資發放問題上隱瞞實情不報、弄虛作假,並釀成不安定因素,影響穩定大局的,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同年,成都市規定:從當年起,對全市機關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及以上的人員執行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製度,獎金標準為當年12月本人基本工資,下一年1月份兌現。機關公務員年終一次性獎金組成部分: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工勤人員年終一次性獎金組成部分: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機關獎金。
針對個別部門和區(市)縣不嚴格按照幹部職級、機構規格和工資標準執行,擅自提高幹部職級,亂套工資標準等問題,2002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與退休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對違反政策的單位和相關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並行使一票否決製。
工資調整1997年,成都市人事局根據四川省人事廳有關政策規定,從當年7月1日起,將機關行政人員基礎工資標準由原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0元;機關工人試用期工資由160元調整為180元;熟練期普工由170元調整為190元,技工由180元調整為200元。機關工作人員職務工資標準見表5-3。
表5-3成都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工資標準表單位:元/月〖XB,HT5"H;Z<續表>〗檔次
標準市長副市長局長副局長處長副處長科長副科長科員辦事員職務工資標準123456789101112131427031536040545049554058563021525529533537541545549553557521024528031535038542045549017420423426429432435438441444414417420423426429432435438441444411814316819321824326829331834336896116136156176196216236256276296316799410912413915416918419921422924463758799111123135147159171183195207219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級別工資級別工資
標準一720二650三585四520五460六405七350八295九250十210十一175十二145十三120十四100十五85基礎
工資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工齡
工資每工
作一
年按
一元
發給1999年,成都市將機關公務員基礎工資標準由110元提高到180元;機關工人試用期工資待遇由180元提高到275元;熟練期普工由190元調整為285元,技工由200元調整為295元。成都市政府推行的大幅度加薪舉措,不僅調整了公務員收入,而且也向國企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離退休人員發錢,受益者8400多萬人,平均增資30%。全市機關單位1455個,年末職工數為52471人,年平均職工人數為52354人,人均工資13131元,增資額2341元,增幅217%。
2001年9月,成都市再次進行工資調整。將公務員各層次工資起點標準由最低50元至最高480元提高到100元至850元;公務員基礎工資標準由180元提高到230元;機關工人試用期工資待遇由275元提高到355元;熟練期普工由285元調整為365元,技工由295元調整為375元。在市人民政府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實行正常晉升工資、生活補貼製度等工資製度改革的促進下,全市機關工作人員工資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見表5-4)。
表5-41998—2001年成都市機關工資增長情況分析表單位:元〖XB,HT5"H;Z<續表>〗 年度項目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當年人均工資74598543943811578上年人均工資6757745985439438增資額70210848952140工資增幅103%145%105%227%當年全市GDP增幅101%102%103%131%2003年7月,調整機關行政人員職務工資標準,各職務起點工資標準由原100-850元分別提高至130-1150元。
1990年至2005年,成都市先後經曆了六次正常晉升工資檔次:1995年10月、1997年10月、1999年10月、2001年10月、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晉升辦法是在現行職務工資基礎上提高一個工資檔次。第二節事業單位工資製度
分類工資長期以來,成都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除運動員外)均參照執行國家機關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製,沒有體現事業單位的自身特點。1993年,國務院提出事業單位工資製度要改革,與機關工資製度脫鉤。1994年,成都市事業單位在調查研究和總結以往工資製度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貫徹國務院、四川省工資改革政策,對事業單位工資製度進行改革。
成都市事業單位實行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方式。工資改革實行分類管理辦法,工資構成分為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兩塊。全額撥款單位,固定部分占工資構成的70%,活的部分占30%;差額撥款單位,固定部分占60%,活的部分占40%;自收自支單位工資構成中活的部分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般為50%。
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分別實行五種不同類型的工資製度:(1)教育、科研、衛生等事業單位,實行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工資製,分為專業技術職務工資、津貼;(2)地質、測繪和交通、海洋、水產等事業單位,實行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工資製,分為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崗位津貼;(3)文化藝術表演團體實行藝術結構工資製,分為藝術專業職務工資、表演檔次津貼、演出場次津貼;(4)體育運動員實行體育津貼、獎金製,分為體育基礎津貼、運動員成績津貼、獎金;(5)金融事業單位實行行員等級工資製,分為行員等級工資及責任目標津貼。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工資製,工資構成上分為職員職務工資和崗位目標管理津貼兩部分。事業單位技術工人實行技術等級工資製,工資構成含技術等級工資、崗位津貼;普通工人實行等級工資製,工資構成由等級工資、津貼組成。
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專業技術職務和職員職務,將原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工齡津貼合並,加上納入工資的津貼64元,就近就高套入本職務新工資標準,再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任職(聘任)年限、工作年限和學曆綜合考慮,確定相應的工資檔次。隻評定了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沒有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其專業技術職稱資格不與工資掛鉤。專業技術工資套改見表5-5。
管理人員按明確的職級套改工資,正、副局級職務執行二級職員職務工資標準;正、副處級職務執行三級職員職務工資標準;正、副科級職員執行四級職員職務工資標準;科員執行五級職員職務工資標準;辦事員執行六級職員職務工資標準。相同職務職員晉升為正職時可在原工資標準基礎上增加一個工資檔次。管理人員工資套改見表5-6。
技術工人實行技術等級工資製,其技術等級工資的套改,在原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工齡津貼三項之和的基礎上,加上按規定納入工資的津補貼64元,就近就高套入本技術等級工資標準。技術工人工資套改見表5-7。普通工人在原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工齡津貼三項之和的基礎上,加上按規定納入工資的津貼64元合並,就近就高套入技術等級工資標準。普通工人工資套改見表5-8。
1994年12月,成都市根據國務院文件和四川省工資製度改革工作會議規定,對全市16718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市級事業單位45754人,20個區市縣121427人)實行了工資套改。
表5-5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工作年限套入檔次任職年限職務17年以下18-27年28-37年38-47年48年以上教授4年以下5—8年9年以上12123234345456副教授4年以下5—8年9年以上12123234345456講師4年以下5—8年9年以上123234345456助教4年以下5年以上12233445技術員4年以下5年以上12233445表5-6管理人員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工作年限套入檔次任職年限職務3年以下4-7年8-17年18-27年28-37年38-47年48年以上一
級
職
員正部副
部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2323412345123456234二
級
職
員正
局副
局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23412345123456234三
級
職
員正
處副
處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2312234123345234456345四
級
職
員正
科副
科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5年以下6—10年11年以上23412345123456234567345五級
職員科
員12345六級
職員辦
事
員123456表5-7技術工人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工作年限套入檔次技術等級10年
以下11-15
年16-20
年21-25
年26-30
年31-35
年36-40
年41年
以上高級技師1234567技師1234567高級工12345678中級工12345678初級工12345678表5-8普通工人工資套改表〖XB,HT5"H;Z<續表>〗工作年限5年
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26-30年31-35年36年以上套入檔次12345678工資套改後,成都市隨即建立了正常增資機製。正常升級: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單位實行正常升級,凡考核合格的,每兩年晉升一個工資檔次。晉升職務、技術等級增加工資、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晉升職務時,按晉升的職務相應增加工資;工人晉升技術等級或技術職務時,按晉升的技術等級或技術職務相應增加工資。定期調整工資標準:參照機關工作人員工資標準的調整幅度,適當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規定自1993年10月1日起,每滿兩年調整一次。隨著工資標準的調整,相應提高津貼水平。
1995年後,事業單位參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行正常晉升職務工資,成都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平均工資增至5907元,比1994年人均年工資增加了633元,增幅12%。
8月,為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少數考核優秀並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經上級主管部門和人事部門批準,可提前晉升或越級晉升,比例一般控製在單位總人數的3%以內。成都市按照四川省“對事業單位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高套職務工資”的要求,全部兌現了高套工資。1999年3月,成都市遵照四川省規定,對在科研、教學、農業、醫療、文化、體育等專業領域內做出突出貢獻、有發明創造、在技術革新中解決關鍵性技術難題、創造較明顯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249人給予了越級晉升。
事業單位實行“工效掛鉤”、“工資總額包幹”後,促進了事業單位職工人均工資的增長。2001年,成都市對不同行業事業單位晉升工資差距進行了對比分析:成都市4257個事業單位年平均職工數188430人,人均年工資為11149元。市級事業單位人均年工資為14622元,比區縣事業單位10388元多4234元,比鄉鎮事業單位9366元多5256元。區縣、鄉鎮事業單位人均年工資較市級事業單位人均年工資分別低2896%、3595%(見表5-9、表5-10、表5-11)。
表5-92000-2001年成都市事業單位工資增長情況分析表〖XB,HT5"H;Z<續表>〗年度項目2000年2001年增資額增幅事業單位8971111492178243%一類事業單位8126105012375292%二類事業單位9463122892826299%三類事業單位117891245166256%表5-10三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差距對比分析表〖XB,HT5"H;Z<續表>〗事業單位類別年人均工資額與平均數之差差距比一類10501-648-58%二類12289+1140+102%三類12451+1302+117%表5-11不同行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差距對比分析表〖XB,HT5"H;Z<續表>〗事業單位所屬行業年人均工資額與平均數之差差距比金融保險156274478402%科學研究137662617235%衛生體育127211572141%社會服務1210795886%其他行業1130415514%交通運輸11071-78-07%教育文化10526-623-56%地質勘探10140-1009-91%農林牧漁9252-1897170%2002年,成都市政府針對部分事業單位長期虧損,拖欠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造成不良影響等問題,製發《關於確保我市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足額發放的通知》。同時,為了建立符合各行業特點、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工資分配激勵機製,成都市規定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員不減工資總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允許自主決定內部分配,促進了事業單位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