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諡號之爭(2 / 2)

臨川長公主沉默了,對於當年的事情,外人都覺得皇帝不孝,給自己的親爹加了那樣的惡諡,讓以後所有的人看到,都會笑話死的。對自己的親爹尚且如此,更別說對別人了?這就是那些士子史官總是看皇帝不順眼的原因,總結起來,還是兩個字:不孝。

但是其實隻有親自體會過那種感覺,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隻有自己親自體會過那種屈辱,才會知道,其實怎麼報複都不會覺得過分!

“你一定要給嫂嫂加十六字的諡號嗎?”臨川長公主突然開口問道,“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要是純粹為了賭一口氣,便算了吧。”

皇帝看了臨川長公主一眼,眼中情緒不明,緩緩說道:“考量的太多了,便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了。”

臨川長公主點點頭,算是表示理解,繼續問道:“朝臣們,是不樂意嫂嫂諡號十六個字,還是不樂意嫂嫂諡號的字數和先祖比肩?”

皇帝聞言,眼睛微眯,這些天搞得腦袋都大了,居然沒想到這一層上麵,聽到了臨川長公主話裏的意思,皇帝微微一笑:“兩者都有,那既然加,就都加一加吧。”

臨川長公主見皇帝終於願意轉一轉彎,心裏也不由得鬆了口氣。其實在皇帝去了慈寧宮之後,太後就給她送來了消息,讓她千萬別助長皇帝的心思,想辦法勸一勸。臨川長公主又問了穆駿朝臣們的態度,這才相出了這麼一個主意。

給所有的列祖列宗,諡號都往上加,所有的原配皇後的諡號也都往上加,那麼到了孟皇後這裏,再加上去也就是理所應當了。這樣一來,也不算皇帝退了一步,他想要的目的已經達成了,給孟皇後加上了十六字的諡號,也不向朝臣妥協後退。而朝臣們也沒有了反駁的理由,給先祖追封諡號,這不就是一種孝心嘛,不讓加?不讓加你是不是想讓朕當一個不肖子孫?嗯?還有什麼話沒有?沒有啦?那我們開始商議諡號的字吧。看吧,皆大歡喜了。

次日朝會上,就有人提出了要給大鄅的曆代皇帝追諡的問題了,皇帝撫須頷首,朱筆一揮:準奏!然後皇帝穩坐釣魚台,坐觀中書省和禮部的人為了摳幾個字眼,掙得臉紅脖子粗。

這個說:“經天緯地曰文,雖然太祖征戰四方,立下不世功業,但是尚不能用文作為諡號。你非要用,也得給我劃出個道道來!”

那個說:“聖聞周達曰昭,平帝怎麼能用昭作為諡號?你懂不懂規矩了?”

還有說:“辟土兼國曰桓,平帝一朝打過幾次仗?怎麼著能用上桓?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