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石頭!大場麵啊!這足足有二十輛吧?看來這次是真鬧大了!咱們還是快點去趕那輛最新款的校園捷運吧。快點哈!你沒看後邊那麼多人嗎?”
趙良平指著驛站內那足有二十之數,整齊的平伏在驛站平台一側,沒有輪子,外表好似外麵世界的麵包車一般的院保司職專用紅黑色木牛流馬驚歎了一下,便馬上拉上張正淳朝著那剛停靠在驛站內平台另一側的嶄新大型木牛流馬跑去。一邊跑一邊還不住的用餘光瞄著身後那些也同樣在朝驛站奔來的幾個身影。
被趙良平這麼一拉,張正淳也是立時就一晃身形,在這青石板鋪就的寬闊大道之上飛奔了起來。隻眨眼的功夫反倒是奔到了趙良平的前邊,反過來拉起他來。同時,張正淳的眼神也是被這嶄新的大型木牛流馬吸引住了。
要說這輛三米餘寬,四米餘高,十米餘長的龐然大物外表還真是挺拉風,好似勞斯萊斯一樣造型修長直挺的機艙之上嵌著一個低頭前頂的立體金牛車標,寬大如普通公交車一般的尾箱之上還圓滑的過度出一簇如馬尾一樣,長度足有丈許的皮質絲條在隨風搖擺著,想必開起來之後肯定會如奔馬尾棕一般的飛揚飄逸起來吧。
由於津武學院所處的位置特殊,沒有汽油、柴油之類的燃料進行補給,再加上雖然是自成天地可也無法向外界那樣使用被學院長老們稱為“會冒煙的鐵皮箱子”的會排放出有毒廢氣的汽車作為通勤工具。
這就造就了這種不用燃燒任何原料也不會產生任何有害氣體的被叫做木牛流馬的交通工具在津武學院中不知不覺的普及了起來。
史書有載,這種被稱作木牛流馬的交通工具,由諸葛亮史創於三國時期。當時,劉備入川,平定孟獲等當地土著蠻夷,準備以此為根據地休養生息,壯大隊伍,以與中原曹操,南都孫權二人形成三足鼎立平分天下的格局。
可怎奈何常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由於山路陡峭險峻,窄小若羊腸,導致運輸糧草輜重的部隊是寸步難行。半月之間運輸部隊也隻前行了不足平日裏兩日的距離!
軍隊的糧草無法正常運輸,前方與藤甲土著的戰事又是日益吃緊,內擁外患之下,諸葛亮就發明了這種馱千斤而不倒,單人推行即可移動,行於危涯之上仍如履平地的特殊交通工具。
雖然其設計圖紙在外部世界中幾經戰亂早已失傳,但在這地底世界中卻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來,經過好幾代人的精心改良,最終變成了今天這種以這自成天地的地底世界中的一種特殊磁石為動力源,普通清水為反應劑的現代交通工具。
像眼前這架大型木牛流馬,其前邊機艙之中所存儲的磁石和水幾乎可以支撐到它報廢的時候了。而且行進起來風馳電掣,平穩舒適,靜逸非常。再加上這拉風的造型,實在是讓每個男孩隻要看上一眼都會熱血澎湃著想擁有一輛的頂級座騎!
三百米的距離,莫說對張正淳不算什麼,就是對這位每次的考核試煉成績都穩居年級兩百名開外名次的趙良平同學來說,也是在運起內勁後便不在話下的距離。
不過四秒左右的時間後,張正淳與趙良平便是已經到達了平台之上,靜等著大型木牛流馬的司機打開艙門進入其內了。
“我靠!石頭!看來你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想不到這輛昨天才剛投入使用的新款木牛流馬被咱們趕上啦!來!快上去占個好座位享受一下!”
趙良平瞄了一眼艙門旁邊一個名片大小的銘牌,待得艙門“噗嗤”一聲開啟後便一邊驚歎著一邊拉著張正淳走了上去,完全是沒心沒肺的將剛才要替張正淳教訓那個算計他的人的話題拋到了一邊。
不過張正淳心裏知道自己這個穩居津武學院包打聽榜榜首將近六年之久的兄弟此次是絕對不會和有意陷害自己的梅副校長善了此事了。
無奈的搖了搖頭,在木牛流馬的艙室內尋了個視野上佳的座位坐定身形的張正淳視線瞟向了琉璃車窗外的鬱鬱蔥蔥的樹林,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趙良平聊著那些被他最新打聽到的學院趣聞。
雖然這木牛流馬行進的道路隨著擋在前邊林間幾株數十丈粗細的參天巨木而曲折盤轉,高低起伏,但是坐在其上卻是根本就感覺不到這些重力方麵的變化帶來的不適感,身體就這麼自然平和的靠在紫檀硬木打製,靠背曲線與脊背完美貼合的座位上邊,真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比玻璃更加明亮,更加堅硬的琉璃車窗清晰的將清晨那朝氣蓬勃的樹林風景清晰的映入到張正淳的眼眸中讓他感覺到一陣神清氣爽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