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但使手中鐵槍在(3 / 3)

王夢龍心虛地瞧瞧趙小河,壓低聲音道:“我快劍書生從來都不認輸的。”

二人正說間,突聽到趙小河緩聲又吟唱了起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好詩!好悲歌!當浮一大白!”端過酒碗要飲,卻是發覺碗中已空,嗬嗬一笑,歎了一聲坐下,自斟自飲起來。

眾人雖覺得這首詩自趙小河口中吟出不合時宜,但也聽出詩中悲憤告慰之意,應不是趙小河這等青壯男子所作,卻又不知作者為誰,齊刷刷望向朱百六。

朱百六掩麵歎道:“趙小哥原也知曉陸放翁的這首《家祭》。唉,每每念及此詩,小老兒簡直愧對先烈英魂!吾幼年時曾隨父入蜀,有緣得見放翁公一麵。當時放翁公已官至寶章閣待製,兩鬃斑白之時尤是劍不離身,時刻不忘北伐中原之誌!金戈鐵馬間偶有詩意湧發,也多是報國殺敵之句,如“樓船夜雪瓜洲渡’,寫的正是劉錡等將領大破金兵於瓜洲渡口的事,而‘鐵馬秋風大散關’,寫的正是吾等如今所處的大散關境內,為我朝將領吳璘大敗金兵於斯的事跡。放翁公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拳拳報國之心天地可鑒,隻可歎朝政昏匱,官家軟弱,至使韃子猖狂,肆虐於我華夏大地,是可忍孰不可忍!”花鼓重重地連捶三下,咚咚咚地悶響,眾人生逢亂世,這鼓聲一起,竟覺得一股肅殺殘烈的陣場氣息迎麵撲來。

廳堂中瞬間安靜了下來。頃刻,一個生硬壓抑的聲音突地響起:“納店家,給我們做幾個菜來吃,好酒好柚都上!你們這裏的東西,都是我們嘴裏的柚哈哈!”

眾人循聲望去,見是靠裏頭西麵角落裏坐著兩名西域商人,高鼻卷發,胡服坎肩,裹得嚴嚴實實。大散關為陝川咽喉要地,胡漢通商由來已久,古道上常年可見行商駝隊,便是戰時也不曾斷絕。這兩名西域商人自始一言未發,落坐位置恰好被一根圓柱遮擋,此時乍一出口,這才引來眾人的注意。

兩名胡人一高一矮,喊話的正是那名矮個子胡人。他話音剛落,一個黃鶯般的聲音緊接著響起:“來了——二位回鶻來的貴客,這是小店給二位準備的蘑菇素花粥,剛剛下爐,這就端上。”眾人眼前一花,隻見一個靈巧蹁躚的身影自桌椅間穿梭而過,一股淡淡的米粥香味隨之彌漫開來。原來是一名十五六歲的及笄少女,花衫襦裙,雙手托舉,掌心捏空,以指腹托著兩片食盤,上麵各承一盅熱氣騰騰的米粥,旁邊圍著幾個碗碟,應是盛放配菜佐料之物。

眾人見少女身姿婀娜,舉止利落,便如一隻穿花引蝶的小精靈般,雖是尋常人家女子,於桌椅交橫陳錯間端盤走路時卻是無拘無礙,隱隱契合武學中規避閃躲的步法要旨。在坐的大多是練武之人,眼力自是極高,此時也不禁齊聲喝彩起來:“朱老丈好福氣!孫女兒當真是廚娘轉世,往後必能嫁個好人家……”

那端盤少女對眾人嫣然一笑,俏皮地吐了吐舌頭,神色間絲毫不見羞怯之意,反倒有股傲人風采。隻是臉麵皮膚不夠白晣,兩頰還長有點點斑雀,臉形稍顯開擴,輪廓過於硬朗,若是個男子漢倒也罷了,偏是個身材曼妙的少女,眾人心中又是一陣歎惜:“這少女的身段倒是巧靈可人,隻是臉蛋兒長得不好,就算廚藝再怎麼高明,怕也難嫁個好人家了……”

少女不知眾人心頭所想,笑吟吟地捧行到兩名回鶻商人桌前,雙掌輕輕一個扭轉旋落,兩片食盤便穩穩當當地停在桌麵上。少女輕輕一笑,手起手落間,粥盅及碟碗已妥妥當當地擺在兩人麵前,單手請道:“二位請用……”

那矮個子胡人掃了一眼桌上碗盅,嘴角一揚,慢悠悠地以蹩腳漢語道:“誰告訴你我們要喝素菜做的粥?我們來你們大宋是要吃柚的!南方的好酒好柚都給我們統統地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