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贏
“高山峽穀有小城,有城就有溫州人”。
合作共贏,是溫州人最具特色的經營理念。
前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錢興中對此有獨到見解:合作共贏即為雙贏重誠信。溫州人做生意,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榮。
商場如戰場。走南闖北、經驗豐富、見識多多的溫州人十分清楚,企業要生存、成長、取勝,需要創新共生,需要合作共贏。其中,共生即走向聯合、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共同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合作,即重在借力經營,形成戰略聯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整合資源,贏取合作雙方共同的更大利益;共贏即將存在於傳統競爭關係中非贏即輸的二維關係,改變為更具合作性、共同謀求更大利益的三維關係。
在這一點上,溫州人做得格外精彩。
改革初期,溫州10萬推銷大軍架通了溫州產品與各地市場間的橋梁,現在200多萬在全國各地、幾十萬在世界各地的溫州人,大部分從事營銷活動,建辦溫州人市場、商場,開辟溫州城、溫州街,承租櫃台、門市部,其中相當大的比例在推銷溫州產品。這個特殊的、低成本的營銷網絡,使溫州產品穩穩地紮根於全國各地,並延伸到世界。
在外的“溫州軍團”,以“建設市場的大手筆、占領市場的大動作、經營市場的大規模、構築網絡的大跨度”來做市場開拓文章。僅20世紀90年代,溫州人就在北京開辦了10多個市場,對新世紀商城一次性投資3億元;成都燈具專業市場開始是廣東人的天下,溫州人進駐後很快占領了半壁江山,顯示了他們對市場的“鑽”勁兒、“擠”勁兒。
在溫州人眼裏,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能否賺錢才是最主要的。
市委黨校教師形容:即使炮火連天,溫州人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商機,“南聯盟”的硝煙還沒有完全散盡,他們已經進入了等待重建的廢墟;當“長三角”的樓市還在等待加溫時,溫州人已經先機而入,待到一些城市的樓市開始轟轟烈烈的時候,他們已經轉戰金融、能源、建材甚至家具、古董、字畫等新的領域,毫不猶豫,絕不拖泥帶水……
依靠合作,溫州人就是這樣有膽有識,溫州人就是這樣尋找商機,溫州人就是這樣四處闖蕩,逐漸占據著一些人們甚至不屑一顧的領域,不聲不響地漸漸富了起來。
更深層次是溫州人的跨區域、跨行業發展,充分展示了合作共贏的才華。其中,不凡大手筆。
2004年8月29日,為期兩天的首屆“中國?沈陽溫州日”落幕,溫州商人共簽下3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50億元;兩年後舉辦第二屆“中國?沈陽溫州日”活動,溫州商人與沈陽簽訂了51個項目的意向或協議,投資額達183億元。
2004年,奧康集團投資在湖北黃岡建造商業步行街,以全新意識進一步開拓市場;溫州人投資39億元,在石家莊中心黃金地段建造“金世界”商業步行街。
2005年,溫州人在山東煙台投資36億元建北方溫州城;在天津投資11億元建北方五金城,合作建造天津第一高樓。
2006年,據初步統計,僅在上海創業的溫州商人就達20萬人,創辦各種各樣的企業68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
在溫州期間,我每每與溫州人提及西部大開發,留下很深的印象是,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東部參與西部開發並不是西部單方麵的受益行為,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就是必須取得“雙贏”。在這一點上,溫州人說的是大實話:“西部是黃土地,更是黃金地;我幫你發展,你幫我發財。”商會等民間組織的牽線搭橋,起到了推動溫州私營企業西進的作用,正泰、德力西、天正等一大批企業紛紛在西部投資辦起了各種經濟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