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21,趙穿追之22,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23,固敵是求24,敵至不擊,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25.”穿曰:“我不知謀,將獨出。”乃以其屬出26.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27.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28.
秦行人夜戒晉師曰29:“兩君之士皆未憖也30,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31,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32,必敗之。”胥甲、趙穿當軍門呼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33.不待期而薄人於險34,無勇也。”乃止。秦師夜遁。複侵晉,入瑕35.
1令狐之役:在文公七年。2羈馬:晉邑,在今山西永濟市南三十六裏。3趙盾:晉之正卿。4荀林父:亦稱荀伯。5郤缺:郤芮之子。6臾駢:晉大夫。7欒盾:欒枝之子。8胥甲:胥臣之子。9禦戎:駕馭戎車。10深壘固軍:高其壁壘而使堅固。深:高。軍:指軍壘。待:禦。11士會:原為晉大夫,文公七年奔秦,此時為秦之謀士。12“趙氏”句:臾駢為趙盾屬大夫,新出任上軍佐。13老:久。引申為疲。14側室:支子。趙穿為趙夙庶孫。15晉君:指襄公。16弱:年少。17不在軍事:不懂軍事。在:察。18狂:愚。19輕者:輕躁好勇者。肆:犯突。謂突襲後迅速撤離。20“秦伯”句:秦伯沉璧於河,祈求能夠取勝。21掩:乘敵不備襲擊。22趙穿追之:上軍不動,獨趙穿追之。23裹糧:攜帶糧食。裹:囊,此用作動詞。坐甲:著甲坐地。24固敵是求:本是為了求敵(打仗)。25有待:指等待可乘之機。26屬:部屬。27獲一卿:趙穿雖非軍帥,而列卿位。28交綏:雙方均後退。綏:退卻。29行人:使者。戒:告請。30未憖(yìn):未息。謂未得休息。31目動:眼神不安。言肆:講話聲音失去節製。32薄:迫。33不惠:不仁。《說文》:“惠,愛也。”34不待期:不等約定之日期(明日)。35瑕:晉地,在今河南靈寶市東。
城諸及鄆,書,時也1.
1書,時也:《春秋》記載城諸及鄆,因冬天築城,合於時宜。
經
十有三年春1,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2,陳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3,至於秋七月4.
大室屋壞5.
冬,公如晉。衛侯會公於遝6.
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醜7,公及晉侯盟。
公還自晉。鄭伯會公於棐8.
1十有三年:公元前614年。2壬午:初一日。3不雨:不書“旱”而稱“不雨”,因五穀尚有收獲。4秋七月:周之七月,當夏之五月。5大室屋壞:太廟(周公廟)正室的屋頂倒塌。太室有兩層(重屋),此屋指上層。6遝:地名,未詳何處。7己醜:十二月無己醜。己醜為十一月十一日。8棐(fěi):即棐林,鄭地,在今河南新鄉縣東二十五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