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34.還及宋,聞亂。其人曰35:“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36?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複命,而自拘於司敗37.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複其所38,改命曰生39.
1司馬子良:鬥伯比子。為楚司馬。子越椒:鬥椒,字子越。
2子文:子良之兄。3“熊虎”二句:其狀如熊虎,而聲如豺狼。之:其。4若敖氏:若敖為楚武王之祖,其後代以若敖為氏。子文、子良等都是若敖氏之後。5狼子野心:豺狼之子不可馴服。比喻凶暴之人本性險惡。6其:豈。畜(xù):養。7戚:憂。8猶:若,如果。表示假設。9不其餒而:恐怕將要挨餓了!謂若敖氏之子孫將因子樾椒而滅絕,不能享受祭祀,血食於後世。不其:其,將。不為語助詞,無義。而:乎。10鬥般:即鬥班。字子揚,子文之子。11屍賈:楚大夫。工正:百工之長。12屍賈為子越椒讒鬥般於王而殺之。譖:讒毀。13鬥椒又惡屍賈。
14圄:囚。伯嬴:屍賈。棄(liáo)陽:楚邑。其地未詳。15烝野:楚邑。其地未詳。16三王之子:楚之文王、成王、穆王之子孫。17漳澨(shì):漳水邊。漳:水名。楚之漳水源出湖北南漳縣西南,東南流經鍾祥、當陽市合沮水為沮漳河,東經江陵縣入長江。澨:水濱。18戊戌:十日。19皋滸:楚地。20伯棼(fén):鬥越椒。21汰輈(zhōu):穿過車轅。汰:過。輈:車轅。用於大車上的稱轅,用於兵車、田車、乘車上的稱輈。
22鼓跗(fū):鼓架。跗:足。23丁寧:鉦,亦稱鐃。似鈴而無舌,中有柄,半在上,半在下,可敲擊發聲。古代鳴鉦以為收兵信號。24笠轂:車蓋之轂。古時乘車遮陽避雨之具,大而有把可握者稱簦(類似今之雨傘),小而無把、戴於頭上者稱笠。混而言之,則簦笠不分。此笠類似於簦,即車蓋。《史記·管晏列傳》雲:“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轂:車輻所聚之處。此指車蓋弓骨(如傘用以張合的部分)所聚之處。25克息:楚滅息在莊公十四年。息:國名,媯姓,在今河南息縣。26梔(yún):即隕。國名,在今湖北安陸市。27夢:雲夢,楚之大澤,其地跨長江南北。28乳之:喂之以乳。29夫人以告:夫人以女私通生子事告之。原本無“夫人”二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補。30謂:稱。乳:乳汁。31於菟:音(wūtú)。32命:命名。穀於菟:子文之名。原本有“鬥”字,據王引之說刪。33鬥氏自子文為楚令尹。34箴(zhēn)尹:楚官名,主規諫。克黃:鬥班之子。35其人:指從者。36獨:其。37拘:囚。司敗:春秋時楚、陳主刑獄之官。38複其所:複其職。39改命:改名。曰:為。
冬,楚子伐鄭1,鄭未服也。
1“楚子”二句:上年楚侵鄭,鄭未服,故複伐之。
經
五年春1,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2.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3.
楚人伐鄭。
1五年:公元前604年。2高固:齊國上卿。3子叔姬:叔姬已嫁,故稱“子叔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