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2 / 2)

子叔聲伯如晉1.命伐宋2.

1子叔聲伯:公孫嬰齊。2命伐宋:晉人命魯伐宋。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1,晉命也。

1孟獻子:仲孫蔑。叔孫宣伯:叔孫僑如。楚子重伐鄭1,鄭從晉故也2.

1子重:公子嬰齊,楚莊王弟。2鄭從晉:上年鄭與晉盟。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1.

1賀遷:賀晉遷都。

晉欒書救鄭1,與楚師遇於繞角2.楚師還。晉師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3,禦諸桑隧4.趙同、趙括欲戰5,請於武子6.武子將許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諫曰7:“不可。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於此8,是遷戮也9.戮而不已,又怒楚師,戰必不克。雖克,不令10.成師以出11,而敗楚之二縣,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已甚12,不如還也。”乃遂還13.

於是軍帥之欲戰者眾14.或謂欒武子曰15:“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16,子盍從眾17?子為大政18,將酌於民者也19.子之佐十一人20,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21:‘三人占,從二人22.’眾故也。”武子曰:“善鈞23,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24,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1欒書:晉中軍主帥。2繞角:鄭地,在今河南魯山縣東南。3申、息:皆楚邑。申在今河南南陽市,息在今河南息縣。4桑隧:地名,在今河南確山縣東。5趙同、趙括:趙盾之子。時趙同為下軍佐,趙括為新中軍佐。6武子:欒書。7知莊子:荀首,中軍佐。範文子:士燮,上軍佐。韓獻子:韓厥,新中軍將。8此:指蔡地。9遷戮:把殺戮轉移到別人頭上。指救鄭轉而侵蔡。10不令:不善。11成師:盛師。六軍皆出,故曰成師。

12已:太。13乃遂:乃。乃、遂二字義同。14軍帥:六軍之將、佐。15或:有人。16濟:成。17盍:何不。18大政:指正卿。19將:乃。酌於民:謂斟酌眾人的意見作出決定。20“子之”句:晉設六軍,各有正、副帥,凡十二人。欒書將中軍,為全軍統帥,故雲“子之佐十一人”。21《商書》:引文今在《尚書·周書·洪範》。22“三人”二句:三人占卜,結果未必相同,當從二人所占。謂從眾。23鈞:等。24“三卿”二句:《國語·周語上》:“人三為眾。”三卿皆晉之賢人。

七年春1,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2,改卜牛3.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4.

吳伐郯5.

夏五月,曹伯來朝。

不郊6,猶三望。

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

八月戊辰,同盟於馬陵7.

公至自會。

吳入州來8.

冬,大雩9.

衛孫林父出奔晉。

1七年:公元前584年。2鼷(xī)鼠:一種極小的老鼠。郊牛:用作郊祀的牛。3改卜牛:改卜他牛。4免:免去。

5吳:國名,姬姓,據有淮、泗以南至浙江太湖以東地區。郯(tán):國名,己姓,在今山東郯城縣。6“不郊”二句:廢郊祀而行望祭,乃多餘之舉。郊:在郊外祭祀天地,為常祀,不可廢。猶:還。望:指祭祀山川。在郊祀時,遙祭山川,故稱望。7馬陵:衛地,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南十五裏。8州來:楚邑,在今安徽鳳台縣。9雩(yú):求雨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