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2 / 2)

1觀於軍府:視察軍用倉庫。2鍾儀:楚大夫,成公七年被俘。3南冠:楚冠。縶(zhí):捆綁。4稅:同“脫”。解脫,鬆綁。5吊:慰問。6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時最重的跪拜禮。7泠人:即伶人。樂官。8人:原本作“父”,據《四部叢刊》本改。9南音:南方的樂曲。即楚聲。10君王:指楚共王。11“其為”二句:他當太子的時候,有師、保訓導他。師、保:指負責教導太子的人。12“以朝”句:言朝夕不懈,以事重臣。嬰齊:令尹子重。側:司馬子反。13土風:楚樂。即南音。14“稱大子”二句:稱說共王為太子時的事情,說明鍾儀無阿諛之私。抑:發語詞,無義。15名其二卿:稱二卿之名。16敏:敬。17成:和解。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陳伐莒1,圍渠丘2.渠丘城惡,眾潰,奔莒。戊申3,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莒人殺之。楚師圍莒。莒城亦惡,庚申4,莒潰。楚遂入鄆。莒無備故也。

君子曰:“恃陋而不備5,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6,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7,浹辰之間8,而楚克其三都9,無備也夫!《詩》曰10:‘雖有絲麻11,無棄菅蒯。雖有姬、薑,無棄蕉萃。凡百君子12,莫不代匱。’言備之不可以已也。”

1莒:國名,在今山東莒縣。2渠丘:邑名,在今山東莒縣北。3戊申:五日。4庚申:十七日。5“恃陋”句:依仗鄙陋而不作戒備。陋:僻陋。6備豫:預備,準備。7城郭:城牆。郭:外城。8浹辰:十二日。浹:周遍。自甲至癸為十日,自子至亥為十二辰。9三都:渠丘、莒、鄆。10《詩》曰:逸《詩》。11“雖有”四句:即便有絲麻,也不能舍棄菅蒯;有了大國美女,也不能拋棄陋賤之人。絲麻:絲與麻,可以為履。菅(jiān)蒯:茅草之類,可以編繩、結履。姬、薑:大國之女。蕉萃:同“憔悴”。陋賤之人。12凡百:泛指一切。概括之辭。代匱:以備匱乏。代:備。

秦人、白狄伐晉,諸侯貳故也1.

1貳:懷有貳心。

鄭人圍許1,示晉不急君也。是則公孫申謀之2,曰:“我出師以圍許,為將改立君者3,而紓晉使4,晉必歸君。”

1“鄭人”二句:此年秋,晉執鄭成公。鄭人此時圍許,表示不在乎國君被執。急:以為急。2則:乃。3“為將”句:做出要另立新君的樣子。為:通“偽”。4紓晉使:暫不遣使如晉。紓:緩。

城中城,書,時也1.

1時也:冬天築城,得時之宜。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1,報鍾儀之使,請修好結成2.

1公子辰:楚太宰。2修好結成:建立友好關係,締結和約。

十年春1,衛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夏四月,五卜郊2,不從,乃不郊。

五月,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3.

齊人來媵4.

丙午5,晉侯獳卒6.

秋七月,公如晉。

冬十月7.

1十年:公元前561年。2“五卜”三句:郊為魯之常祀,不應再加占卜決定是否進行。此雲“五卜郊,不從,乃不郊”,說明當政者怠惰。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不從:不吉。3晉侯:指晉厲公。晉景公有疾,晉人立太子,會諸侯伐鄭。4齊人來媵:諸侯嫁女,同姓媵之。齊非魯之同姓而來媵,非常禮。媵:來送陪嫁之女。5丙午:五月無丙午。丙午為六月七日。6晉侯獳(nòu):晉景公。7冬十月:《禮記·中庸》孔穎達《疏》:“成十年,不書‘冬十月’,服、賈以為不視朔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