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2 / 2)

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蒞盟。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罷盟於赤棘33.

1郤(xì)至:晉大夫。2蒞盟:參加會盟。蒞:臨。3楚子:楚共王。4子反:公子側。相:為相讚禮。5地室:地下室。縣:“懸”的本字。指懸掛鍾鼓。6登:登堂。7金奏:以鍾鎛(鎛形似鍾而大)奏《九夏》。《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8雲:句中助詞,無義。莫:“暮”的本字。9須:待。10其:語氣詞。表示祈使語氣。11賓:指郤至。12貺(kuànɡ):賜。13備樂:指《九夏》。14“兩君”二句:謂今以此樂享己,倘日後兩君相見,則無他樂可用。15無亦:不亦,不。亦無為語助詞,無義。唯:但。相加遺:相加。加、遺義同。16焉用樂:用不到樂曲。此數句謂即便兩君相見,亦但以武力相加,故無需用此樂。17讓:予。與上文“遺”同義。18何福之為:何福之有。為:有。19間:通“閑”。閑暇。謂得閑暇。20“享以”句:宣公十六年《傳》雲:“王享有體薦。”體薦亦稱“房烝”。將半個牲體置於俎上。此僅為擺設而非供食用,所以說“享以訓共儉”。21“宴以”句:宣公十六年《傳》雲:“宴有折俎。”折俎即“殽烝”。解體折節,升於俎上者。此為可食之物,所以說“宴以示慈惠”。22布政:施政。23“百官”二句:謂百官奉承君命,白天奉事,晚上休息。24扞城:即幹城。盾與城郭。比喻捍衛者。此用作動詞。25《詩》曰:引文出自《詩·周南·兔罝》。

26赳赳:形容勇武。27貪冒:貪婪。貪、冒二字同義。28尋常:比喻小利。八尺為尋,倍尋為常。盡其民:使其民因戰爭而死亡。29略:取。30“赳赳”二句:引文亦出自《詩·周南·兔罝》。此處斷章取義,未必符合詩之原意。31食言:背棄諾言。食:偽。32“吾死”句:言晉、楚將起紛爭。33赤棘:晉地。未詳何處。

十有三年春1,晉侯使郤錡來乞師2.

三月,公如京師3.

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曹伯盧卒於師。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冬,葬曹宣公。

1十有三年:公元前578年。2郤(xì)錡:晉卿。乞師:請求援軍。3公如京師:魯君伐秦途經京師,順便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