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鴻銘:香港青年創業的標杆(1 / 1)

馬鴻銘:香港青年創業的標杆

封麵人物

馬鴻銘,著名愛國港商,1989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現為深圳市政協常委、香港青年議會會長、香港潮州商會副會長兼青年委員會主任、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義工團團長、香港佳寧娜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廖創興企業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曾任香港東華三院主席。2004年獲美國摩利臣大學頒發榮譽哲學博士,2013年華中師範大學聘其為榮譽教授,2003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以表彰其長期服務社會過程中的傑出表現。

馬鴻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即進入中國內地打拚,時逢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在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民生水平等方麵皆遠遠落後於已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馬鴻銘始終認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僅僅保證自身利益是遠遠不夠的,更需兼顧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利益。而作為一名愛國港商,企業利益和國家、民族、社會利益最佳的平衡點就在於:一方麵通過吸收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麵將先進的經驗、明確的社會價值觀以及企業本身所起到的帶動作用與當地社會相融合,從而實現雙贏。

對於履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馬鴻銘有著極為明確的出發點,他認為:企業家的社會行為往往被信仰、情感和利益三種要素驅動,如果僅僅是利益驅動的話,企業是無法持續發展的。而“信仰”包括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意識等;“情感”則包括對民族和血脈的認同、對和諧文化的濡染,對社會“正能量”的吸收等。當擁有這些健康的驅動力時,企業才能正常發展,企業家才能最終實現其價值。

近年,馬鴻銘將更多精力投於青年工作之中,並擔任香港青年議會會長。在大多數愛國企業家通過單一的金錢、物資捐贈實現慈善目標和社會責任的時候,馬鴻銘卻表現得尤其目光長遠,他將精力聚焦於“下一代”身上,寄望於青年成長為推動香港民主進程、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團結進步的中堅力量。自去年香港發生“非法占中”以來,他更加意識到青年工作對於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青年學生的本質是理性的,往往由於缺少“發聲”的渠道和溝通的平台,導致諸多合理的意見得不到充分表達,青年工作的核心正是搭建溝通的“橋梁”,在包容之餘去化解矛盾。對青年工作的無比重視,正體現了馬鴻銘獨特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