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陳陽的親身示範,陳茂學茅塞頓開,後麵的對聯,說什麼也不讓陳陽寫了。一把搶過毛筆,鋪開紙,刷刷的就寫了幾十幅。
還別說,畢竟是資深老書生,寫的字就是比陳陽這種外行寫的好看。
等寫的差不多了,陳陽收起對聯,挑起扁擔背著筐,哼著小曲打著鼓,麻溜的就出了鋪門。
走到門外,但見人來人往,摩肩擦踵,車如流水馬如龍,滿街都是叫賣聲。街上的人形形色色,寒風中,不時的哈出白氣。尤其是有些小姐丫鬟,也混在人群中在街上閑逛,地地道道的古裝,煞是養眼。陳陽忍不住感歎道:“都是爺的菜!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小姐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由於長期走街串巷,他對這座城市還算熟悉。這裏被稱作大名府,外城周長四十八裏,形似臥牛,因此,附近的老百姓常稱“四十八裏臥牛城”。
大名府又叫北京,是朝廷的陪都,算是本朝數得著的大城市。陳記雜貨鋪位於外城西郊西大街安正門外,毗鄰大運河,門前就是繁華的商業街。畢竟是祖上留下的產業,地理位置好的沒法說。隻是,他這個老爹一心想著讀書考功名,對經營毫不上心,老媽又沒多少商業頭腦,小鋪子經營十分慘淡。
陳陽扛著貨郎筐,手裏拿著撥浪鼓,十足的貨郎打扮。除了對聯,他的筐子裏還有不少別的東西,什麼泥人、黃紙、香火、燈油、蠟燭、火石、鞭炮,主要是過年用得到的玩意兒。
既然是賣對聯,自然不能把對聯放在筐裏,至少要先找個地方掛起來。
空氣非常潔淨,抬頭一看,就能看出老遠。與陳記雜貨鋪臨近的還有不少店麵,放眼望去,大街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牌匾。何記生藥鋪,王記麻油店,洪記布店,王記米店,劉記肉鋪等許許多多的店鋪錯落的布置在大街上。這些店鋪的牌匾和屋頂上,都蓋著厚厚的一層雪,滿是冬天的味道。
街上最醒目的,是一家叫做盧家酒樓的高樓,至少有三層高,把整條街都占去了十分之一。人最多的地方,卻是一家叫孟記茶坊茶水店,一大群人坐在外麵,聽說書,看唱曲,品茶聊天,熱熱鬧鬧,儼然成了西大街一景。
看到孟記茶坊,陳陽心中一動,頓時有了主意,挑著貨擔就走了過去。
大街上人來人往,有些擁擠。陳陽擠過人群,快走到茶坊的時候,恰好見到有個中年婦人站在門口,有些眼熟,正忙著張羅,不禁多看了幾眼。這一看不打緊,陳陽瞪大眼睛,熱血頓時上湧。
那人的樣子,像極了昨天遇到的那個老太太,隻是更加年輕罷了。
想到“昨天”的事,陳陽氣的雙手發抖,忍不住要走上前問個究竟。無奈,茶坊的人實在太多,他身上又是挑著擔子,一時半會,竟是擠不進去。
走了兩步,看到中年婦人忙忙碌碌,並不會離開的樣子,陳陽反倒不急了。心下一轉,嘴巴一癢,搖起撥浪鼓,便喊出了一陣叫賣聲。
“來買年貨來!來買年貨!才離瓦市,恰出門房,迅指轉過大門堂,回頭便入看花台,須記得大名府故老流傳陳家郎。這裏是門頭裏造,道地裏收,有香燭、硬紙、燈油、大紅蠟,又有黃紙、泥人,火石,鞭炮響。你要掛對聯這有的是,咱橫著送喜豎著送福,掛在門頭,保你五穀豐登,年年有餘,好運連連,萬事如意那個棒,叮啷,叮啷,叮格哩個叮格哩根啷……”
聲音清脆,唱著唱著,不自覺的還帶上了Rap的風格,節奏感十足,把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好!”眾人紛紛喝彩。
眾人轉頭往陳陽這邊一看,仿佛見到了什麼可怕的事物一般,臉上的表情也漸漸凝固。不知誰先喊了一聲:“小霸王來啦,大家跑啊……”剛剛還聚在一起的人,呼啦一下子做鳥獸散。
不僅如此,整個大街上的人都紛紛躲避,許多鋪子,甚至準備著要安放門板。
剛剛擁擠的茶坊,轉眼間變得寬敞。陳陽挑著擔子,孤零零的站在茶坊之前,還沒喊過癮的叫賣聲戛然而止。鬱悶的想,小霸王?我的名氣有這麼大嗎?
環顧四周,他總算明白了眾人為何而跑。在他的後麵,正站著五六個人。有個年輕人,衣著華麗,神情輕佻,手裏拿著一把鉤子,鉤子上還掛著一串水果。年輕人身後跟著四五個漢子,個個耀武揚威,正玩味的往陳陽這邊看。
陳陽想了一會,捕捉到一些信息,這年輕人姓梁,虛歲十七,單名一個班字。他的父親梁世傑,是這座大名府的留守相公,也是當朝蔡太師的女婿,人稱梁中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權傾一方。
梁中書?怎麼有《水滸傳》中的人?陳陽從小就愛看《水滸傳》,對書中的人物算是熟悉。《水滸》中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本名就是梁世傑。隻是不知道,他的家裏竟然還有個小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