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事情的幾點提醒
競爭時代
作者:俞敏洪
對中國應該有深刻理解
第一,在中國做企業必須要對中國的現實有深刻的了解。
在民營企業或者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或者部分私有化的過程中,有一大批所謂的企業家倒下來了,甚至被送進監獄,為什麼呢?急於求成。因為中國的環境很複雜,沒有智慧的話一定會出事。
這裏我想再次用柳傳誌來做例子。大家想一想,最早聯想百分之百屬於中科院,因為最初的20萬是中科院出的,不管多少錢,哪怕1萬塊錢,隻要是國家給你出的,這個企業最後就是國家的。要有現在的聯想控股,得變。在這背後需要兩個詞,一個叫做耐心,你們是在一起過日子的,不能對著幹。第二就是智慧,和政府打交道需要對政府深刻了解,這種了解就是智慧。聯想改製的結果,不光是對所有當時的聯想員工有好處,對國家也有好處。你想,中科院隨著聯想的上市收益了多少現金?能支持多少科研項目?但是如果大家戧著來,最後的結果是聯想集團沒了,柳總也不是今天的柳總了,就這麼簡單。
所以,對於中國社會的深刻理解是多麼重要,而且這個深刻理解當中還不能把自己卷進去。大家想一想,多少商人就因為某個政府官員的貪婪,就是剛才我說的官商勾結,不自覺地就把自己卷進去了。
最害怕鋒芒畢露的人
第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學的知識和你的遠見、眼光沒有必然的聯係。比如現在我們這些在MIT和哈佛的同學,你認為你就必然能做成大事嗎?當然,你做一個教授、學者的可能性比較大。我是北大畢業的,北大也是中國的名牌大學,但是北大真正能做出大事的創新型人才其實也不多。一般的大學也有,像馬雲,知道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嗎?杭州師範學院,你是基本上沒聽說過的。而且馬雲跟我一樣,一考就考了三年,都是考的英語,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都沒考上,第三年考上了,我進了北大,他進了杭州師範學院。原則上我現在應該比他發達好幾倍才行,但是回過頭來看看阿裏巴巴馬上要再次上市,市值大概估計是1000億美元,新東方才多少?40億美金。
所以你上好大學很好,但是不要過分驕傲。我從北大出來,學到的最好的是:第一,名牌大學相對來說有好處,你至少走出校門會更加自信;第二,自信的同時你必須限製在適當的行為範圍內,甚至更加謙卑,這樣讓人感到你像一個名校畢業生。
我最怕的是兩種人:第一,聰明極其外露,鋒芒畢露,句句緊逼、事事緊逼,讓你覺得事事不如他,我覺得哈佛、MIT這樣的學生還是有的,因為北大清華這樣的人很多;第二,總覺得自己的學校就等於自己的成功,這個是很要命的。這兩點大家不要有。
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今天我有這個地位是靠我母親。我母親說你就應該上大學。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老老實實回來幹活造房子娶媳婦早點抱孫子。這就是遠見。
我還要提到馬雲,馬雲是學英語的,他懂什麼互聯網?但是馬雲創造了中國互聯網界的奇跡,你看他把e-Bay步步緊逼逼出了中國,e-Bay當時多牛啊,世界第一。真正的領導不需要懂具體的技術,甚至不需要懂這個東西是幹嘛的,毛澤東一輩子沒怎麼摸過槍,但是毛澤東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這個長項不一定是你學的東西。
前兩天北大校長演講的時候說北大人出來都不務正業,因為他們很少幹自己學的專業的事。確實是這樣,因為學到後麵,學的是通達而不是知識點。真正做大事的人必須心胸開闊、胸懷博大,能夠忍得住、耐得住寂寞,還要能夠和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相處;如果你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目中無人、眼中挑刺也可以,但是別幹這些工作,就去幹一個人的工作,把它幹到極致你也能成為偉人。
有多少科學家有多小氣你知道嗎?有多少科研人員十分挑剔你知道嗎?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做偉大的科研工作,因為他們不需要當企業家,他們不需要當政治家。
創新來自思維的突破
第三,創新不是來自於知識,創新來自於思維的突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很多事情本來很簡單,你把它想得太複雜你就沒法做了。當然,呈現的東西簡單可能背後是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