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妹子午飯時間給表哥回了個信息,說蜂膠已收到。隻有休息時間才可以碰手機,公司製度規定是手機不能帶進工作區。如今的快遞真的很快、很方便,舅舅讓表哥寄來的蜂膠,昨天寄的今天就到了,舅舅在山裏,平常辦點啥事都是讓在鎮上的表哥操辦。這一次的蜂膠是給一同事辦的,這位同事的老爸因為長期喝酒應酬得了脂肪肝,吃蜂膠可以改善。勤妹子看看新到的蜂膠,盡管對於她來說並不陌生,可還是覺得不好看,一坨一坨的像馬糞似的。勤妹子第一次看到蜂場怎麼采集蜂膠是上中學那會,那時很好奇蜜蜂鬼斧神工打造的全等六邊形蜂巢,從這點而言蜜蜂是空間利用的高手。記得第一次吃到剛剛從蜂巢上割下的蜂蠟,甜到心坎卻很清爽。第一次看到離合桶,蜂蜜被這家夥從蜂巢上被分離下來。冬天的蜜品種較少,椴木蜜,枇杷蜜,夏天的蜜可就多了,槐花蜜、龍眼蜜、烏桕蜜等等。聽舅舅說,他們養蜂是受政策保護的,不僅不需要支付占地費,連高速路的過路費也免。勤妹子問過舅舅為何有這種政策性支持時,憨厚的舅舅給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如果沒有我們,這些蜂蜜荒廢在山野裏也是浪費了,所以要支持我們。”這個回答好接地氣,好久沒聽過那麼樸實的答案了,從經濟學的角度這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有效利用。表哥說的就略微顯得有文化一些,他說這個政策的扶持,其實這種也是對農業的一種支持,首先養蜂業作為一種隨著花期變化而全國各地四處遊走的行業,蜜蜂傳授花粉,蜂業發展有利於農業豐收。在中國這種油價隻升不降的地方,交通費用無疑是養蜂業主要成本之一,省去了過路費,在市場價格穩定的時候蜂農的收入明顯會增多。人都是短視且趨利的,收入增多很多人趨之若鶩,那從另一方麵而言,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我們南方的蜂農每年都是三月份出去,差不多到了中秋節前後,蜜蜂都從北邊退場回來,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采蜜結束了!回家了!勤妹子算得上半個蜂二代吧,清楚的知道養蜂是忙碌的也是休閑的,采蜜期忙碌起來的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沒事的時候,一天到晚吃了飯就是睡覺,要麼就是去附近蜂友看看,聊聊天。有時候整個一個月呆在大山裏麵沒事做! 很多朋友或許不明白養蜂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說到養蜂,也許很多朋友想到的隻是簡單的假蜜,在外麵的時候,遇到陌生的朋友說自己家養蜜蜂,一般人家都是這樣說的:第一句話是,養蜂好啊,聽說很賺錢一年幾十萬。第二句就是,你們會摻假吧,現在好難買到真蜂蜜!現在很多人的心裏都想像的是,蜂蜜裏麵肯定要摻點東西的,還有人說蜂蜜會加水勤妹子知道蜂農是怎麼在外麵過野外生活的日子,知道他們為了追花,轉場換地的艱辛,有時候在外麵他們連喝水都不方便,他們在外麵不是租房子住的,更不是能買到快餐的。舅舅說,他養蜂四十年的體會,養蜂是一門活到老學到老的技術活,同時也需要你在陌生地方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的,更需要你的勞動體力能跟的上!這樣算下來一個比較成熟的蜂農,兩夫妻一年忙到頭,連十萬都保證不了的話,隻能說明中國蜂蜜的收購價太低了,或者說中國人在蜂產品消費商還很低,他們那樣所忙碌著,比不上很多進城打工的夫妻!勤妹子聽舅舅說,他們的冬天怎麼過?舅舅他們在秋季取蜜時,就要為蜂群留足越冬糧,這糧食就是蜜蜂自己釀造的蜂蜜;冬季來臨,蜂農要提前檢查蜂群的越冬糧是否充足。如果越冬糧不夠,蜂農可將白糖和水以2比1的比例,溶解成白糖液喂養蜂群。裝蜂糧的容器,一定要在上麵附上草節、木花等物體,防止蜜蜂食用時掉進蜜液裏淹死。越冬糧質量的好壞,也影響蜂群的存活,越冬糧質優,大部分能被消化,蜂群安靜穩定,不春衰,春繁迅速;越冬糧質劣,蜂群食後容易形成大肚子病,輕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滅亡。蜂群越冬的適宜溫度是2℃至8℃,過高或過低都要影響蜂群進入休眠狀態。保溫措施主要在入冬前和早春時節開展,入冬後,在海拔1200米以下,基本適合蜂群冬眠,不需要過多管理;要隨時關注氣溫走向,當溫度低於0℃和高於8℃,都要要采取控溫措施。整個越冬期氣溫在8℃以上,蜜蜂活動將量大,飼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需要防熱降溫,適當增加通風口,讓蜂箱內溫度降低,設法讓蜂群進入休眠。在防寒方麵,巢門不能正對北方,防止冷風灌入。高山地區在-2℃以下氣溫中,蜂群靠活動產生熱能抵禦嚴寒,既消耗大量糧食又使工蜂老化縮短壽命。夜晚把巢門關小或封住,填堵箱縫和風洞;必要情況下,采取升溫措施防寒。蜂群數量過少,也不利於越冬,可采取蜂群合並和‘雙王越冬'的辦法,增加蜂箱的熱量。舅舅說,在蜂群越冬過程中,尤其注意防燥、防潮、防光、防震、防病以及鼠害。蜜蜂具有趨光的特性,冬季蜂場要遮蓋、避光,盡量減少蜜蜂空飛消耗體能,但是蜜蜂越冬離不開新鮮空氣,要防止蜂屍、雜物堵塞巢門而悶死。雪天還要防止積雪將巢門封閉。還有一點是讓勤妹子聽來感到很新鮮的,在蜂場內是嚴禁劇烈聲響和燃放鞭炮的,蜜蜂喜歡環境安靜,怕震動聲響,尤其在越冬後期蜜蜂體質很弱,腹內積糞難以忍受,若受震動驚嚇往往落脾凍僵死亡。勤妹子自從賣蜂蜜之後,就開始養成一個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點點滴滴對小蜜蜂的認知和理解記錄在空間日誌裏,分享給想自己一樣喜愛蜂蜜和蜜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