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準備出行的周末計劃,因為天不作美而取消,這個周末不隻是寒冷,還刮風下雨,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待在家裏真的是一個舒適的選擇。勤妹子決定把原本是在晚上做的事情提前在白天就做了吧,今天這好是月末的最後一天,把夥伴們的賬目好好整理一下,再把過去一個月來的各種圖片文檔好好清理一下,這些事往常會讓勤妹子忙活一個晚上,每次都是深夜才搞定,今天趕上周末能用一個白天來做,應該比較從容。老李每逢周末會寫一篇專欄文章,叫“周末悅讀”,為寫這篇文章讓老李一直堅持每逢周末選擇一些書來讀,然後寫一篇讀書體會,談一談生活感想。有時是因為閱讀有感而發,有時則是為了寫作而不得不好好讀點書。老李說,既然不出門了,我就安心讀我的書吧。老李考慮這周末“悅”點啥?“讀”點啥呢?好幾次聽人說有本書《第四消費時代》值得讀一讀,也幾次想過要找《第四消費時代》來認真讀一讀,那麼正好今天有時間好好讀一讀《第四消費時代》,讀了才知道別人為什麼說值得讀一讀啦。這本書是寫關於日本社會的消費演變,作者三鋪展在開篇序言的第一句話就是:除了物質以外什麼才能讓人變得幸福?這個疑問,應該不止是作者想問的吧。老李曾經就和勤妹子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把什麼都拋棄去環遊世界吧。別說這裏很不孝,都沒有考慮帶上父母哦,嗬嗬,如果不是父母年事已高,出門遠行諸多不便,身體條件已經難以適應了啊,那還真的很樂意帶上父母。老李的生活理念裏有這麼一說,這個社會不至於讓我們餓死,而勤妹子卻覺得,應該有更高的保障才可以。是啊,在中國目前這個激情澎湃的時期,是不可能有“輕鬆地走吧,年輕的我們,欲速則不達”這樣的場景的,就如書中提到的1973年自殺的廣告鬼才“杉山登誌”的遺言一樣:“我不富裕,無法理解富人的世界;我不快樂,無法描繪快樂的世界;我沒有夢想,無法出賣夢想。即使撒謊也會敗露”,我們的現在的社會,和書中描述的日本第三消費社會非常想像:浮躁,對名牌的盲目崇拜。很典型的現象是:真正的有錢人著裝樸素,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卻都挎著LV一類的名牌。更極端的例子是:無印良品這個在日本是追求去除名牌,追求本我的品牌,在我們的城市,卻被當成了名牌去盲目的追求。優衣庫這個在日本是一個普通的極其大眾消費的品牌,也被一些不明所以的暴發戶當作名牌來搶購。有些時候,不是我們考慮的不夠複雜,而是我們考慮的不夠簡單。就比如微商現象吧,為什麼倍受關注?原本很簡單的社會化、生活化的社會經濟活動現象,卻被貼上來各種各樣理解各異的標簽。原本消費就像吃飯,現在物質豐腴的社會下,吃飽不應該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享受品味食物的過程。這又讓老李聯想到見過的一個鑽戒定製理念:鑽戒不是目的,在定製鑽戒的過程中,互相體會對方的愛意,這種愛絕對不是男對女的單方,以及包含的互相承諾和永恒,才是應該細細品味的。《第四消費時代》的關鍵詞其實是“共享”,而我們的“剁手黨”代表了另一種新一代的消費觀,由這群人創造的一個個數據,也刷新世界對於中國人購買力的預估,但《第四消費時代》的作者三浦展卻預言“共享”才是未來消費的趨勢,人們不再對“買買買”充滿熱情,隻想安靜地做個好鄰居。作者三浦展將日本自二戰後的社會分為四個階段,從消費的角度,即貼近普通大眾,又具現實意義。當眼看日本就要步入“第四消費社會”時,在中國,學者、專家、政府公務員、普通老百姓,各大門戶網站、新聞媒體還在關注中國在世界的經濟排名,和GDP的數字時,日本人民已經意識到所謂的“經濟大國化”不過就是歐美化,無論成為怎樣的“經濟大國”,日本人仍然無法發自內心地為此而感到高興。恐怕這個想法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已經存在了,它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日本人意識到經濟的發展是以破壞和犧牲了日本過去的美好為代價的。這足以表明,日本人的整體國民意識又一次領先中國了。對於日本人來說,環保節約不僅僅是一個科學上的問題,更是文化上的問題。進而還引申到為日本傳統的生活方式而自豪這一點上。並且,人們意識到,簡約的生活方式,才是取代“經濟大國”成為今後日本新的目標。三浦展說簡約的生活方式,才是取代“經濟大國”成為今後日本新的目標。因此日本經濟的振興靠安倍等政治口人物降息、刺激什麼的,效果並不好。因為社會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不再像過往一樣,崇尚高消費、純物質,而是轉移到消費者內心,隻有符合這樣趨勢的政策和產業,才能真正的重振經濟。回到之前有說過的究竟什麼是幸福來說,老李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大概就是從微商的日常活動感悟到的吧,就是微商圈常說的“交流”或者“圈子”。微商們不僅僅通過購買商品、向人炫耀,而且可以通過購買商品來促進和人的交流、形成一個圈子,這樣的消費心理在人們心中不斷擴大。不知道微商以外的人們是不是對此也有足夠的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