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三個夢(1 / 1)

老李說:“三日不讀書,笨得像頭豬。”勤妹子問:“電子書算不算書?”當然算。不過閱讀體驗是不一樣的。在家看電影能跟上電影院看出一樣的感覺嗎?兩個人其實都懂對方啥意思,說話點到為止咯。勤妹子找來了一本書,叫《最好的時光》,是因為看了一篇關於舒淇和張震的報導,所以找出《最好的時光》來看。不隻是勤妹子一直覺得台灣電影自成風格,台灣導演講故事的能力要遠遠好過於大陸,不溫不火,絮絮道來,而大陸的氣勢往往是著力過猛,常有種胳膊擰著大腿的感覺。這部電影節奏很緩,偶爾順著劇情可能還會溜個號想起些什麼,轉念發完呆再兜回來,還能接得上。就這麼靠在床邊不鹹不淡地看著,直到外麵漸漸天黑,路燈亮了起來。勤妹子也不是為了分享給老李,對《最好的時光》梳理了一個讀後感之類的東東,主要意思是說,該書依次講了三個故事,三段時光,三個夢想。第一個故事,“戀愛夢”。發生在1966年,服兵役的少年和桌球室的計分小妹之間。兩人因為撞球而產生好感,告別時一句“寫信給你”,便似給出了承諾和期待。少年的信,也無外乎是軍營的生活日常,不興轟轟烈烈表白愛情的年代,連思念都是含蓄地借助歌詞來表達。對於離家在外、駐守營防的少年而言,和計分小妹之間的寫信和收信,也許是他單調生活中全部的慰藉和期待,那意味著在大段留白的時間裏,有人可以惦念,可以傾訴,可以交流,而不是被遺忘在世界某個角落裏的一個孤單的人。軍營放假,少年回到桌球室,計分小妹已經換到其他地方,他順著地址一個一個找過去,嘉義、虎尾、新營,一直到找到小妹,然後等她下班,一起吃碗麵。兩個人的再次見麵,幾個小動作透漏著小心思。你坐,給你倒水,你要不要吸煙,搬來椅子坐在旁邊,用一個杯子喝水,衝著你傻笑。那種情竇初開時,想要對你好,卻拙於表達和欲加掩飾的感覺,一覽無餘。吃完飯,少年已經錯過回去的班車,兩人共撐一把傘,安靜地站在站台外等巴士。少年去牽小妹的手,小心翼翼地試探,回應,緊扣。鏡頭定格在兩個人肩並肩的美好。從前的日子慢,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從前的日子慢,車、馬、郵件都慢,所以一生隻夠愛一個人。最好的時光,是早先少年時,第一次與你,十指相握。第二個故事,“自由夢”。發生在1911年,藝旦與張生之間。默片的形式,對話以字幕展示。張生這樣的男人,在愛情裏遇到了,是個劫。他風流倜儻,初遇藝旦時流露出欣賞的目光;他為國為民,追隨維新變法失敗的梁先生,為其活動籌款;他反抗舊製,多次在報紙撰文反對蓄妾;他有情有義,可以拿出一百贖金,替她小妹換得自由身,嫁個好人家。在感情和婚姻上,他也並不是迂腐之人,“我反對蓄妾,然木已成舟,為阿妹終身有托,隻能成全。”也許這句話在她聽來是最動人的情話。她不是不知道他有家室,她不是不知道他對蓄妾的態度,但畢竟他對阿妹婚事的態度上,也給了她一點希望。她試探過他,她說,阿妹有福氣,嫁的好人家。他不說話。她說,媽媽近日在找養女,求我多留些時日,原先媽媽答應待阿妹當家,即放我贖身嫁人。他低頭剝枇杷,不看她,也不答話。隱忍太久,她終於還是問他,“前次你說,為妹妹終身有托,隻能成全。我想問你,可曾想過我的終身。”他長久的沉默就是最後的回答。於是,便也再沒有什麼好問的了。拭淚,了然。那一刻,這個曾經偉岸的男人,卻是如此懦弱。回首這段故事中,初次返家時,他說的是,昨日去基隆港接梁先生,今日設宴,梁先生演講一小時,亦手書四首詩,吾人感動非常。一個月後再次返家時,他說的是,此行陪梁先生,會晤多人,深深受到啟發,雲雲。離開之後三個月,他寫信來,說的是“日前抵東京,已晤梁公,明將赴滬,此行遊馬關春帆樓,思及梁公詩,悵然淚下,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一封家書,通篇國事,唯獨沒有提及你。張生這樣的男人,有國有家,有情有義,似無一處可以指責,可是,他卻獨獨負了你。遇到了,陷進去,如夢一場,卻誤了年華。最好的時光,是已經過去的日子裏,那些耳鬢廝磨,為你對鏡梳妝。第三個故事,“青春夢”。發生在2005年,以新新人類靖和震為主的多方戀。一切速度、激情、欲望、放縱,甚至死亡的體驗,不過是印證了對愛與被愛的渴望,在青春的名義下,自己和自己激烈地撕扯。青春的折騰終會過去,也許有人在折騰中學會了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也許有人學會了如何避免傷害,也許有人學會了封閉自己不再去愛。無所謂,我們終究會和自己和解。最好的時光,是你知道,眼前這一切的混亂,未來有一天都會過去。什麼是最好的時光?也許,當你回憶起自己的過往,那些能夠匹配上愛、自由和青春的,都是最好的時光。再也許,那尚未來得及展開的,才是最好的時光。對於勤妹子來說,似乎還有第四個夢、第五個夢。不敢休息,因為存款少;不敢說累,因為收入少;甚至不敢偷懶,因為做不做微商都還要繼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