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你搶了嗎(1 / 1)

從搶親到搶單,從搶購到搶車票到搶紅包……老李覺得這個“搶”字相當有意思,娛樂精神朋友圈也許就是這個“搶”字最具動感!“搶”是不是部分人偶發的心理和行為狀態?老李坦言,這是一個標準意義的“搶”時代。怎樣算是“搶的時代”?滿足三個條件:普遍性的、最不必搶的也在搶、最斯文的人也不顧搶相難看。最近網上熱議北大清華“搶生源”被圍觀,源於它成了上述三項條件全滿足的符號化象征。固然,高校不是活在真空裏,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仍然是與“時代病”保持最審慎距離的一個群體。可是,當高校中擁有最多資源的北大清華也在搶,當中國文明理想最高寄托的北大清華也要通過肢體衝突來搶,證明“搶”已經沒有了底線和邏輯,成為彌漫性的社會習慣。當然,北大清華斯文掃地的搶生源事件,並不是“搶時代”到來的標誌,它隻是又一個醒目的注腳,昭示著這樣一個時代的存在。“搶”在中國,是有傳統的。你看打麻將,就有搶杠、搶胡。八十分撲克,定主(將)牌,靠的也是搶,不像西方引進來的橋牌,定主(將)比得是叫牌的高低,而不是快慢。“搶”在今天的流行,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資源有限。僧多粥少,搶是一種分配方式。但資源有限是永恒的——過去體現在各種票證:糧票、布票、肉票……現在表現為各種指標:戶口指標、牌照指標、職稱指標……資源永恒也是普遍的——美國最好的大學也就那幾所,終身教授的崗位也不是見者有份,資源永遠無法滿足每一個人。“搶時代”的形成更深層的原因、規則也是總在變。老李曾經分享給小夥伴一些搶紅包攻略,居然也被紛紛轉發,原本很隨意的帶娛樂的玩意點擊量出乎意料。曾經大夥一起交流如何搶到最多的紅包?老李把大夥的各種體驗梳理出來還頗有見地。比如:人品要夠好,有足夠多的“微信群”。這些群裏個個是“土豪”,會玩微信支付,且仗義,懂得分享和娛樂。一個紅包(1-200元)不等。如果手機沒有捆綁銀行卡、信譽卡,那就是“土八路”,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以及90後“格格不入”。可要是長期在這種朋友圈裏混,想必沒有多大出息。網絡要夠好,發現紅包到拆開,就是幾秒鍾的時間,如果網絡不給力一直在轉圈圈,對不起,來得晚了,紅包早就被搶光了,還是趕緊換3G或者4G吧。否則,永遠都搶不到“第一桶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賺錢,陪著浪費時間。遊戲是這樣,炒股搶點更是如此,最近還有人搶股票麼?應該有,搶著賣也是一種搶。搶的工具,終端怎樣也很關鍵。微信打開一個網絡鏈接,原本占用空間不大,如果一點就“死機”,到手的鴨子又飛了,豈不可惜。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一個支撐能力強的手機你都沒有辦法混網絡江湖,搞社交,混人脈。因此,從除夕夜開始,如果有朋友還沒有使用3G網絡,沒有使用微信,沒有一部可以勝任移動互聯網的手機。那麼,不好意思,我們不是一類人。什麼東東火,什麼就會很快被人利用。可以用來幹好事,也可以用來幹壞事。安全問題自然就成了問題。曾經,某手機安全中心截獲一款名為“紅包大盜”的手機木馬,偽裝成微信紅包和支付寶紅包,竊取手機用戶的銀行卡號等信息,甚至能截獲手機中的新到短信並控製手機向外私發短信。“紅包大盜”木馬會偽造釣魚界麵誘導手機用戶輸入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敏感信息,並通過短信發送到木馬指定的號碼。此外,該木馬還能接收木馬作者的短信指令控製中招手機向外發送短信。“紅包大盜”木馬還會攔截手機新到短信並轉發至木馬作者指定的號碼。“詐騙紅包”的背後其實是釣魚網站,不法分子通過釣魚網站盜取受害者的手機號、微信賬號,趁機夾帶木馬偷跑流量吸話費,或直接瞄準與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進行詐騙。老李調侃說,大多數人害人之心倒是沒有,可防範之心一刻也不能放鬆啊,你說玩玩也會玩到那麼累的境地!在搶紅包時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在其中輸入任何個人信息。搶的背後也是有學問的。人對不確定的東西,容易產生恐懼;無數的人不約而同地恐懼,就容易產生恐慌。隨便一個謠言,就可以造成此起彼伏地搶購鹽、搶購板藍根,彰顯出社會的脆弱。物質窮是窮,精神窮也是窮。在這樣窮則思變、不窮也思變的國家,搶是比發展更硬的道理!可是,在這樣一個搶字當頭、不搶才怪的社會氛圍,有一種精神淡去了,契約精神去哪了?其實,有些人並不是不愛遵守契約,隻是他們更愛修改契約!搶是被迫,搶也是主動!幸運的是,絕大部分搶是遵守規則的,所以不是強盜那樣地搶,而是害怕規則變得太快那樣地搶。搶,就這樣深刻地影響著大夥。搶,是新時代的一種生存態度和生活方式。春運時搶火車票,春節時搶紅包。如果隻有搶的焦慮,沒有搶的狂歡,人們應該早就崩潰。我們都搶過嗎?有木有一種體驗,接受搶的規則,卻不認同搶的前提;崇拜搶的強者,卻不滿搶的結果。在有時候看來“搶時代”似乎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有時卻發現也是最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