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回到甜蜜(一)(1 / 2)

時間過得真快,勤妹子經營自己的純天然蜂蜜,轉眼兩三年了。兩三年裏,勤妹子從一個愛美的吃貨,成長為一個蜂產品專業人士,並傾注了無限的熱愛。這兩年經常看到有買家說“你這蜂蜜太甜了”,類似的問題見過N多賣家的回答是:“廢話,蜂蜜肯定是甜的啊,難道蜂蜜不應該甜嗎?”其實,勤妹子的經驗是,天然蜂蜜的甜很難表達,更多是一種舒服。為什麼?天然蜂蜜中含有機酸,所以吃起來甜當中會有淡淡的酸味,吃過糖漿蜜或者濃縮蜜的是體驗不到的。濃縮之後蜂蜜中的酸性物質會減少很多,所以口感上會更甜,更膩,沒什麼花香,也沒有酸味和辣喉感,這種蜜就最差了。當然,這裏要撇去個人口感的誤差,還要懂得仔細的品嚐。所以甜度不是鑒別蜂蜜的方法,當然如果辣喉就要小心了,像我們勤妹子家的純天然蜂蜜也比較發甜,而東北的雪蜜就不會很甜,但是無論什麼樣的甜度都不會辣喉。勤妹子總結的最精準的辨別蜂蜜的方式是:首先取少許蜂蜜放在舌頭上,用個舌頭抵觸上顎,閉上嘴(很多人品嚐蜂蜜吧唧嘴嚐,一看就是業餘的),讓蜂蜜在嘴裏麵慢慢融化,仔細體會其味道和口感;然後咽下,體會喉感;最後又喉部向鼻腔緩緩送氣,體會蜂蜜的餘味。純蜂蜜味甜而微酸,口感綿軟細膩,喉感略帶麻辣,餘味輕悠綿長,且不同的品種體現不同的花香風格。摻假蜜上述特點會減弱甚至消失,摻蔗糖的蜂蜜有蔗糖味,摻糖漿的蜂蜜回味淡,且有熟玉米或者化學味道,。。不同的假蜜回味都會體現出不同的不愉快的味道,要細細品嚐。“糖是糖味,蜜是蜜味”單純的糖和經過蜜蜂釀造的花蜜是完全不同的,這個需要慢慢的對比,體會方可提高鑒別能力。不然人們就沒有追求蜂蜜的必要,大家都去買糖就OK了。有些感覺口感有點酸的蜜:上麵說了天然蜂蜜的酸味是淡淡的,而且很適口,吃起來讓那個人感覺很清爽,但是有一種假蜜,由於是用糖漿調的,(1)、為了達到蜂蜜的酸度要求(天然蜂蜜是酸性的,PH值一般在4以下)會人工的加入檸檬酸或者乳酸等酸味劑,這些人工添加的酸口感就很不柔和,很嗆喉嚨,還帶有化學產品的味道。(2)、還有一部分是真蜜發酵形成的酸味,因為釀造時間不夠,波美度很低,一般低於40以下,要發酵,區分很簡單,如果你從蜂農那兒買的發現酸味不對,這個時候聞一下有沒有酒味就可以了,所以不要以價格論蜂蜜,告訴大家一個經驗:不要貪便宜買蜂農擺放在商場的蜂蜜,你稍微給蜂農多一點價錢,蜂農一般都會很高興給你拿出上好的蜜(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還有口感有苦味的蜂蜜:有些品種的蜂蜜苦味比較明顯,帶苦味的可能性:正常情況一些帶有中藥特色的如黃連蜜、五倍子蜂蜜等。蜜會帶有比較明顯的苦味,這種天然的苦味也是淡淡的,不會很濃,吃完還有一點甘甜的感覺。不正常的也有,比如帶有有毒花蜜的蜂蜜,比如斷腸草,混有這些花蜜的話這個蜜也有苦味,很澀口,很濃的,難以下咽的苦味,這種蜜千萬不能吃,會中毒。一般人工養殖的蜂采到有毒粉蜜會死在回巢的路上,所以人工養殖的蜜一般不會有毒,但有些真正的野蜂免疫力是很強的,特別是長年在一個地方的野蜂,對本地區的有毒花草大多有了免疫力,采到有毒的粉蜜也不會死,而人一旦吃了這種蜜是很危險的。所以如果是苦的土蜂蜜,一定要確認沒問題再買。長年放置的老蜜或者變質的蜂蜜。老蜜顏色比原來的會深很多,吃起來沒有香味,辣喉感很差。中醫說“十年老蜜乃是一味良藥。”至於有關蜂蜜有泡的問題,勤妹子記得養蜂四十年的老舅是這樣說的,蜂蜜表麵起氣泡一般有三個原因。一是活性酶分解產物中的氣體,如澱粉酶分解蜂蜜中的多糖物質生成單糖,水和二氧化碳,天然蜂蜜中有多種的活性酶,其作用的結果會使得蜂蜜的表麵有一層細膩的泡沫;特別是經過運輸震蕩,有時候幾乎整瓶都是,還有可能照成漲瓶,這也是工廠要加工加熱的一個原因,便於運輸,這也是不加工與加工的一個區別。非品質問題,請放心食用。二是微生物代謝產物,如耐糖酵母利用蜂蜜中的糖類為食物,代謝產物就是酒精(缺氧條件下就是乙酸),水和二氧化碳,如果蜂蜜的濃度底,這些酵母菌就會快速繁殖,使得蜂蜜中產生大量很大的氣泡,並帶有酒味,酸臭味,是蜂蜜變質的重要原因;三是是震蕩過程,天然蜂蜜中存在大量的花粉,蜂膠,王漿,礦物質,蛋白質等的細小顆粒,這些顆粒在結晶時候會成為很好的結晶核,加速蜂蜜結晶的生成(這也是為什麼天然蜂蜜容易結晶的原因),而在蜂蜜的運輸過程中,由於激蕩,在這些細小顆粒的作用下,天然蜂蜜就很容易起泡,這些泡沫會在靜置後逐漸消失。一般來說,深色蜜含有更多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使得其比淺色蜜更容易上層起泡。此外,如果經過精細過濾掉蜂蜜中的微粒物質,同時加熱使得這些顆粒形成絮狀沉澱而得以除去,同時殺滅各種的活性酶,這樣就能使得蜂蜜表麵不在起泡,加熱濃縮過的蜂蜜一般是不會起泡的。所以,蜂蜜的氣泡現象要區別對待,如果是第一,第三種情況是對品質沒什麼影響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是蜂蜜的變質,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得蜂蜜中雜有酒味,酸臭味,使得蜂蜜變稀(即前文所說的發酵),而且靜置不單不會使得其泡沫消失還會使得其泡沫越來越多,酒味越來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同樣的濃度下深色蜜比淺色蜜更容易起泡;相同的蜜種情況下,不成熟蜜的,濃度低的稀蜜會比成熟的封蓋蜜起泡性強。總之:起泡的蜂蜜有1/3的可能不是好蜂蜜,但是不氣泡的蜂蜜100%不是好蜂蜜剛灌好的蜂蜜,沫比較細膩,開始幾乎整瓶全是沫。10分種後底部就回慢慢回原半小時後就基本恢複了。關於蜂蜜很稀很濃稠的問題,濃度的問題一直是讓消費者感到疑惑的,賣家有的說濃的好,有的說稀的真,買家很難判斷到底聽誰的好,要判斷這個問題先要知道兩個概念:第一:蜂蜜是怎麼產生的?蜜蜂采蜜的過程一般是這樣的:蜜蜂飛出去采集花蜜和花粉,然後飛回蜂巢。進入蜂巢後,蜜蜂吐出蜂蜜,存儲到六方形的巢格中。這樣采回來的蜜叫花蜜而還不能叫蜂蜜,一般含水量大,濃度大概在35—38度左右(要小心,一般從蜂農那兒低價甚至超低價買的99。9%就是水蜜),花蜜采集回來後蜜蜂還要進行釀造:蜜蜂不斷的用口器吸入,吐出花蜜,期間混入體內的微量元素,多種酶類等營養物質;同時,蜜蜂並且不斷的煽動翅膀,目的是蒸發掉過多的水分,這樣大概經過7—15天(看蜜源,天氣情況,蜂群強弱而定)的釀造過程直到蜜蜂覺得不能再把水分蒸發了,這時候蜜蜂就會吐出蜂蠟把蜂巢蓋上(為什麼從蜂農那兒把水蜜拿出來蒸發水分不能得到成熟蜜,原因就在這);取蜜的時候把封蓋的蜂蜜拿出來,割掉封蓋的蜂蠟,用特製的搖蜜機就可以吧蜂蜜從蜂巢中分離出來,就是我們說的“天然封蓋成熟蜂蜜”(原蜜)。如果為了產量不等封蓋就取蜜的,一般就是1,2天時間取蜜一次,蜂蜜濃度39度以下的,就是我們說的“不成熟蜂蜜”(水蜜),這種不成熟蜂蜜拉到工廠,用人工加熱的方法蒸發水分,濃縮蜂蜜到42波美度以上,這就是一般說的加工濃縮蜂蜜(超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