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似乎明白小陸的意思:“你是說,他留一半話,看我是否敬重,聽他的呢?”
“對對對,還是公子總結的好!”小陸附和著說道。
看來這個張逸是看自己有沒有誠意了,那就親自登門。等何裏缽回來,小陸又將張逸對王旁所說敘述了一變,何裏缽很不高興的說,“那。那狄大人的仇怎麼辦。”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起碼狄大人這個教訓我們先記下,日後再給狄大人正名!”
何裏缽見王旁怎麼說,一時無語,王旁說的也在理,可是他就是還有點想不通,小陸在旁邊問道:“我說何大哥,那日我問你,到底跟著宋打遼,還是跟著遼國打宋國。你如何回答的。”
何裏缽想想自己曾說,便不做聲了,王旁交代這幾日他二人在家等縣衙的消息,自己要出去幾日。何裏缽,陸慎言二人對視了一下,心知王旁定會去尋那張逸。
王旁可是帶了一份厚禮來見張逸,並非金銀財寶,而是一顆誠心。
陳州西北地勢豐隆,隱然若山。此處便有陳州著名府邸 知州張詠的府邸,人稱後人稱為“西園”。西園的附近,有幾戶人家,院落規模自是比西園相差很多,但也是見得家底豐實,並非平常人家。相比起來王旁自認為滿意的宅院就遜色多了。
有一座宅院,院門大開,偶爾有進出的人,王旁站門外猶豫了一下,裏麵的人似乎不太注意有人進來。見院有,有老人有小孩,老的坐那曬著太陽,小孩在庭院中玩耍,看著挺悠閑,但這些人衣著都差不多,雖然有補丁,但也算基本整潔。兩三婦女在廊下手持針線一邊織補一邊說話。
王旁見狀正在納悶,一個六七歲大的孩子跑到他麵前,問道這位公子您找誰?
王旁說找張“團頭”那孩子拉起王旁的手,說著“來,帶你去”
孩子帶著王旁從月亮門走到內宅,一邊走一邊問王旁 :“你是帶來 牙嫂那來的嗎?你是來尋親的嗎?”王旁一概搖搖頭。
小孩極脆聲的喊,“爺爺,有人找您”小孩說完,將王旁留在內宅,轉身又跑出去玩耍去了。
張逸從房間走出來,見是王旁笑到“賢侄這麼快就尋老夫?”
王旁說到,“我特來拜見先生,來求指點。”
張逸笑笑“你看,老夫就是一凡人,哪有什麼可以指點公子的呢?凡是公子定奪就是了”
王旁說了一句說完讓自己的後悔的話:“老先生要若肯相助,我必定請朝廷加以封賞。”
這張逸,明擺著一個對做官不感興趣之人,若想做官這包大人早就能請動了,還至於他小小王旁來用此說法。王旁說完,心知不妙,這一路光想著怎麼解決南繼楓的事,結果來拜見老先生開頭就沒開好。
果然如他所料,張逸笑笑不置可否,又說了兩句不疼不癢的客氣話,就轉身回房了。
王旁無奈,回到前院。就這麼回去?那絕不可能。他幹脆同那些老人坐一塊,打聽起來這張“團頭”的秉性。
言談之間才知道,前院這些人是一些老弱乞丐,張逸騰下這前院讓乞丐臨時有個擋風遮雨之處。年輕的或有體力的,張逸就聯係“中介牙嫂”,若是那傷殘確實隻能乞討度日的,自然就按規矩在指定地方乞討。
張逸與夫人住內宅,女兒早嫁,兒子也經商,但兒媳婦看不慣張逸弄的滿院子乞丐,就搬出去另立宅院。凡有讚助乞丐的都是夫人打理一些,盡數分給眾人。這前院的也盡量自給自足不麻煩張逸。偶爾幫做些家務,張逸還給些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