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百姓的心願(2 / 2)

種儀向王旁問起此行,王旁一笑這有什麼好說的,打仗自己也沒去看,便一帶而過多是在興慶府等待消息,至於安插了武蘇這件事,他對誰也不能提。

種諤是種儀的親哥哥,但二人截然不同,種儀是一副文人的斯文;種諤則是武人的粗狂,一喝著酒說到:“你們不在朝廷,那人可沒看到,得知王侍郎順利辦了這事兒,皇上那個高興,很少得見皇上哈哈大笑。”

薛向最近也是事情越做越順手,他不無得意的說:“那是,這幾年光和西夏,遼國簽了那麼多的盟約,每年都送錢給人家,這次沒出一兵一卒就讓西夏如此折服,皇上心裏能不痛快嗎?”

王旁一聽哈哈大笑,自己的這件事做的也是十分得意,幸好這是宋朝,這要是在三國備不住自己就是諸葛孔明。

他們這桌歡聲笑語,另一桌酒席之上,張平和折克雋也被種儀設宴慶功,那些人都是曾經種儀的舊部,一群粗狂豪爽的軍人,張平這次可痛快了他笑著說到:“你們沒見王侍郎料事如神,就說那李諒祚回興慶府,我們在塔上一看,哎呀,那部隊去的時候浩浩蕩蕩,回來的時候稀稀拉拉。”

便有人向兩人說到:“這下你二人可是好了,跟著王侍郎出大風頭了。”

張平覺得種儀說到對,也似乎不那麼對,他無奈笑著說到:“跟著王侍郎倒是做事順利,不過我們這刀都快生鏽了。”

折克雋瞪了他一眼:“你看這延州百姓高興的,你還唯恐天下不亂啊?”

張平忙擺手,他倒不是非得要打仗,隻是總覺得憋著個勁,想跟著王旁做更大的事。他嘿嘿笑著:“要是都像王侍郎這麼做事,還真被不住咱們有生之年都是天下太平了。”眾人跟著哈哈大笑。

接風宴上王旁向種儀和薛向等人辭行,他要提前上路,好有時間去晉香府看一看。

王旁這次回到晉香府,正趕上餘大年的大喜之日。焦德友,殷世傑等人歡聚一堂。慶賀餘大年成親喜事,也慶賀王旁西夏之行順利。王旁見餘大年傻傻嗬嗬光剩下笑了,這兩三年房子地產都置辦下了,還娶了船王的小姨子,繞著圈子跟自己還沾了親。

這麼一想,王旁更加想念月下,此行一去大半年,想起月下每日獨坐房中的思念之情更是憐惜,因此愈發的歸心似箭。

在晉香府稍作停留,王旁便乘船回到汴京,一路上感慨萬千,此去西夏去的時候兩岸樹葉蔥綠,回來時眼前一片金黃。這是個收獲的季節,王旁也是滿載而歸,不光是西夏的貢品和商榷的設立,更有邊境人民的崇拜。

王旁回到府上,馬上命人去陳州接回月下。邊境榷場操辦之事有專職人去做,西夏那邊也有賀行遠的幾個徒弟張羅著,也不是三五天就能辦成的。所以王旁準備在京城多留些日子了,多陪陪月下。

王旁進宮複旨,仁宗歡喜賞賜不必細說。眼下有近中秋佳節,王旁很忙,忙著拜見包拯、王安石,還要忙著京城官員商賈的往來應酬;忙於朋友夥伴的接風慶賀;更要打理一番各項生意。

中秋節朝賀之後是官員假期,這段時間剛好讓他痛痛快快的處理手頭的事情,同時也能安逸的和月下相處。讓王旁放心的事,身邊人做事越來越順,無須他多操心,每個人將手頭的事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就連蔡京那小子,幫忙陸慎言打理茶場也做的井井有條。

就在王旁忙忙碌碌之時,京城裏還有一個人和他一樣的忙,太子趙曙忙著召集群臣議事;忙著監視著皇宮中的一舉一動;忙著打探遼國的動向;更忙著與心腹商議:如何讓王旁去了遼國就別再回來了。

讓趙曙特別高興的是,他得到一封遼國那邊他派的密探發來的密信,看著密信他的眉頭稍微一展,一絲冷笑在嘴角浮現。這封信除了向以往一樣報告遼國朝廷的情況,耶律重元招兵買馬的動作進展之外,還告訴趙曙一個消息。

這個消息對王旁無疑是有利的打擊,那就是耶律重元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完顏劾者。他的弟弟便是王旁身邊一名得利幹將,化名何裏缽的完顏何裏缽。

注:今日多謝好友提醒,前文中不曾注意過的稱呼問題,因修改工程好大,從此篇起規範一下,請大家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