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瀚不無遺憾的說道:“雖然三千海軍已是我大部兵力,但是指著這三千海軍漂洋過海去助高麗,隻怕還是少了點。”
幾個人的眼前,攤開一副地圖,王旁指著著地圖信心滿滿的說到:“咱們不隻三千,過了八月十五,就會有兩股兵力,分別向倭奴國的最北北海道島和最南麵的九州島突擊,這麼長的做站線倭奴國肯定是措手不及的。”
楊士瀚點頭說到:“如果按照王侍郎的計劃,倭奴國兩麵挨打肯定是顧此失彼。不過王侍郎為什麼安排我們在此之前集結在高麗東京附近。”
王旁指著高麗地圖沿著高麗沿海與倭奴國相交的海峽說道:“你們看這裏,倭奴國是從高麗的東京登陸高麗,他們的船隻都會集中在這海域,而且從高麗的晉州到羅州,都是小道暗礁較多,不適宜部隊停靠。所以,在高麗的倭奴想回逃畢竟經過高麗東京這片海域。”
武齡看看王旁:“公子,有我們三千精兵在這截堵,他們肯定過不去。”
王旁搖搖頭:“我想的是,咱們不損失一船一兵,不放一“拍”石炮,留下精力轉身攻打廣島!”
眾人奇怪的看看王旁,楊士瀚忍不住問道:“王侍郎,這艦隊靠的就是衝撞,石炮攻擊,越船廝殺,不去硬拚仗怎麼打?”
王旁反複的想著自己的計劃,如果古代海上作戰真想楊士瀚說的那樣,那麼他的計劃絕對可行。他望著楊士瀚問道:“現在發兵能有多少戰船?”
楊士瀚算了一下回道:“加上運送糧草的船,有八十艘,能作戰的船有二十艘!其中大型戰船有十艘!”
王旁果斷的說到:“不夠,再造二十艘!”
八十艘,已經是鋪了密密麻麻一大片海麵,氣勢上就能鎮住倭奴。這還不夠嗎?王旁的話讓眾人一愣。楊士瀚搖搖頭:“王侍郎,再造二十艘咱們沒有那麼多兵力,如果戰船兵力分散那樣沒法打仗,況且時間也來不及啊。”
王旁看看焦德友:“那二十艘不用兵,而且時間來得及!”
焦德友也搖頭:“兄弟,你別看我,一個月多月時間別說二十艘了,五艘我都趕不出來!”
王旁哈哈大笑,湊在焦德友耳邊說了幾句話,然後放開聲音問道:“這麼弄,大哥趕的出來嗎?”
焦德友眯著眼睛聽著,聽完嗬嗬笑著:“這個我得試試,不過應該問題不太大,有十幾天就做出來了。”
看著焦德友和王旁的壞笑,不知道他們說什麼的人,不禁嘀咕。十幾天做出二十艘船,王侍郎該不會用紙糊戰船吧。
王旁看看楊士瀚問道:“楊公,我的人如果能趕出這二十艘船,你可否將敵人引到這船上?”
楊士瀚見王旁信心十足的樣子,還真有點不服氣,他早聽說王旁足智多謀,這麼年紀輕輕在朝中做了幾件漂亮事。自己也是名門之後,此次配合王旁作戰,絕對也不能讓別人小瞧了自己,王旁所說的這話多少有點較量的意思,楊士瀚挺胸說到:“既然王侍郎這麼大把握,那我楊某也不會連這點小事都做不了。我就多帶二十艘船出發,看我怎麼把那倭奴引上船!”
“好!一言為定!”王旁爽快的答道。
軍命在身,當晚楊士瀚帶著焦德友武齡匆匆趕回登州去籌備。二人約好凱旋之時回宋國好好暢飲相談。
現在王旁的身邊就剩下,折克雋,張平和韓德容,還有那個等著跟王旁殺到倭奴國,和儂繼風會和的瓦壯。明日見耶律洪基設宴款待自己和高麗使者,王旁琢磨過了明天自己也差不多該離開遼國了,心裏即忐忑又期待,同時還惦記著吏部審理耶律宗元父子的事,不知道契嵩有沒有問出來那鎮寺寶的所在。
晚飯的時候,王旁叫上折克雋幾個人一同用餐,他聽著張平和瓦壯搭話,才知道儂繼楓之所以底氣十足,是因為他收複了夷州。
“夷州在哪裏啊?”張平向瓦壯問道。
瓦壯回答張平說道:“夷洲在臨海郡(即今浙江寧海往南一帶)東南兩千裏的地方。”瓦壯說的平靜,王旁聽的卻心情澎湃:夷州,不就是曾經叫過琉球的後來叫台灣那個地方嗎?在大宋,它叫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