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皇上愛拆字(2 / 2)

他正琢磨著這些事,一名侍衛進來稟報,遼國大使求見嶽將軍和鎮南王,並說他從京城而來,還帶著聖上的手諭。嶽立聽的也是一頭霧水,心想這王旁行事就夠不羈了,怎麼皇上做事也這麼不拘小節。

蕭英來到大帳,向嶽立說明來意。嶽立下令為蕭英準備寢帳,同時設宴款待蕭英,並派人去山上告知王旁。

一個時辰之後,王旁回到大營之中。大帳之內已經擺下酒宴,嶽立正和蕭英邊聊邊等著王旁回來,張平在一旁作陪。見王旁進了大帳,帳中人都從座位上站起身來,王旁忙說著眾位免禮,快步走到蕭英麵前親熱的和蕭英打著招呼:“蕭大王別來無恙啊!”

剛剛蕭英腦海中還想著王旁少年氣盛的模樣,此時看見王旁出現在自己的麵前,當年英雄少年,如今已經是壯年男子,眉宇之中透著堅毅和氣魄,五官愈發的硬朗,二十幾歲的小夥不僅僅是英姿颯爽,更透著成熟和穩重。蕭英暗想:有這樣的人輔佐宋神宗,難怪那個小皇上也強勢了起來。

蕭英行禮說道:“好的很,隻是這麼多年不見鎮南王,大遼聖上和老夫都十分想念。每年春季我大遼皇上去太子山祭祀,都會在途徑雙塔寺的時候想起王爺你。聖上常說,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在巨石上與王爺對弈呢?!”

待眾人落座,蕭英對王旁說明來意,並將趙頊親筆書信交給王旁。 王旁看罷笑了笑對蕭英說道:“蕭大王,不如你先說說,你在京城見到我朝皇上,你們之間都說了些什麼,聖上寫下這樣的手諭給你啊!”

蕭英便把垂拱殿中與宋神宗趙頊的對話,一五一十的給帳中的王旁和嶽立等人。眾人都仔細的聽著。等蕭英講完了,王旁說道:“蕭大王這次來這裏,可是雙重身份:即使遼國使者,又代表我皇傳書遞信,一路多有辛苦。今天就好好的休息一下,有什麼事等大軍到了鎮戎再做商議。”

蕭英說道:“鎮南王客氣了,能幫宋皇帶信給王爺,也是我的榮幸。隻是,王爺對宋皇的手諭做何決定啊?”

王旁一笑:“蕭大王,聖上的手諭我看到了,也明白聖上的心意。還是那話,等我軍到了鎮戎在從長計議,來,喝酒!”說著,他舉起酒杯。

蕭英可是有點喝不下去,這一路奔波就已經很累,而且他還惦記著王旁是不是會撤兵。聽王旁這意思,大軍還要到鎮戎去,鎮戎是西夏和大宋邊境的最後一個鎮寨,難道王旁執意要對西夏開戰嗎?想到這蕭英說道:“王爺,咱們可是多年的交情了,我這次來也是為了特意來看看你。當然,本大王能完成使命是最好不過,你總要告訴我你怎麼決定的,我也要複命啊!”

王旁聽了哈哈大笑:“蕭大王還是這樣的急性子,這事可急不得。對了,當年蕭大王手中的高麗糧票,後來升值的如何了?”

蕭英見王旁不想說他的決定,而是將話題轉到高麗糧票問題上,自己也覺得馬上催王旁答複也有點過於著急,他笑著答到:“那些高麗糧票,早就在價格高的時候兌換成銀兩了,那可是海賺了一筆啊!不光我賺了,當時跟著買糧票的人都賺了。辛讚,耶律仁先等人都在各路置辦了府宅。還有我們遼國皇上這些年用賺的銀子大興土木,在南京道析津府另造了行宮……”說到這蕭英停下來看著王旁,忽然他想到,王旁這家夥可是無利不起早的主,讓他撤兵可不是宋神宗一個手諭的事,難怪大宋皇上會說什麼讓王旁自己決定的話。

王旁依然豪爽的笑道:“好事,好事啊。什麼時候有機會再去大遼,蕭大王可要好好的請我才是!”

蕭英忙說道“那是自然!我看這樣吧,王爺是否撤兵的事,您先考慮一下,我既然是使者身份,自然也要辦我要做的事,這幾日我就催促西夏趕快拿出誠意來。至於王爺,您也得提出您撤兵的條件來,這樣大家才好做。您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