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人說了話,宰相韓琦離趙頊比較近,也上前說道:“聖上,打了勝仗是好事,應該重賞,但若重賞過度,恐怕會引來非議啊。請聖上三思!”
韓琦一說話,跟風的人更多了,呼啦啦冒出一二十個官員,口中說著請聖上三思,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趙頊有點惱火,賞賜功臣有什麼錯,況且王旁的要求又不過份。他剛要駁回,王旁笑了起來。眾人側目朝王旁看去,王旁都能感覺到那些目光中的質疑,嫉妒向小刀似的飛向自己。
見自己已經成了朝廷上的焦點,王旁走到這些人麵前挨個審視著,他的炯炯有神目光像檢閱一樣,直視著每個人,似乎已經看穿了這些人。有的人被看的發毛,不與王旁對視。呂公著和呂誨則傲慢的偏過頭不去看王旁,似乎再說,這麼多人反對,看你有什麼話說。
王旁從鼻子裏冷哼了一下:“各位同僚,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們就覺得我要的多了??”
司馬光自認為心中無愧,他接過話說道:“鎮南王,你若有什麼話沒說完,就趕緊說,反正我是要請聖上三思的。”
王旁暗想別看你司馬光在後世人中,流傳個什麼砸缸的事就覺得了不起,現在本王跟你同朝為官,官職不比你低,好說都是同僚,不好說根本沒必要和這毫無建樹的人客氣。
他用手一指眼前眾人說道:“你們都不服?那我問你們,你們隻有一個官職的有誰?”
眾人麵麵相覷,朝廷之上哪有隻有一個官職的?太祖為了削弱官員權利,製定了一套極為複雜的官、職與差遣的分離的政策。北宋官員可身兼官、職、差遣數職,同時,除了正式負責的事務,也就是“差遣”外,官、職都隻是一種榮譽,是一個名譽頭銜,最主要的作用就在於逢年過節能得到朝廷的封賞。
就拿司馬光來說,即是翰林學士同時兼任禦史中丞,不僅是司馬光,在京城做官的官員幾乎沒有單一職稱的。王旁自己除了鎮南王之外還掛著太子太傅的官職呢,這些都是朝廷發放福利的標準。
王旁接著說道:“各位同僚一人多職,據我所知宋朝百官的俸祿在曆代王朝中最為優厚,月俸薪餉400貫。除俸錢外,還有月領祿米150石,俸錢12萬文,外加每年綾20匹,羅1匹,綿50兩;除以上薪餉外,各種福利補貼名目繁多,計有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官員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錢也由朝廷支付。”
說道這,王旁頓了一下,看著各種錯愕的表情,他小小的得意。這些數字躍然腦中,接下來他要說的話足可以讓這些吵坑的蛤蟆閉嘴。
“各位同僚,如果我沒算說的話,各位公用錢借貸利息與職田的收入,除由部門長官支用外,大部分進了各位部門‘小金庫’,隔三差五發放給官吏們,成為收入的一部分。官員出差或赴任時,可以憑朝廷發的‘給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領用糧食衣服等。 在座各位可是不少人領著兩份薪餉,名曰‘職錢’。”
剛剛那些還對王旁請賞重金的官員,這會已經聽傻了。呂公著,呂誨等人早已經悄悄的退到一旁,偷偷看著趙頊的神情。大殿中間漸漸的隻上下六七個人,慢慢的又少了一兩個,偷溜開人的生怕宋神宗明白過來這些可都不是小數字,而悄悄的躲到了一邊。
王旁走到司馬光麵前:“司馬中丞,你倒是幫我算算,朝廷支付一個人一年的俸祿有多少?”
司馬光哼了一聲,偏過頭:“這我沒算過,這是官員該得的!”
“嗬嗬,沒算過沒關係,今天咱們可以算一算,朝廷養一個官員,一個官職上,一年就要支付俸祿以及雜項折合白銀三四千兩白銀。這兩三個官職的恐怕就不止七八千兩了吧?”
宰相韓琦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王爺,就算你算的對,那又如何呢?你這可要的是兩千萬兩啊!”
王旁麵部更色對韓琦說道“那又怎麼樣?這我還沒給各位算進去職田的價值,以及子孫受官萌的價值。就說各位同僚,在朝中一任怎麼也得混三四十年吧?這三四十年光吃俸祿,就得三十萬兩白銀。這滿朝文武,挑出一百個白吃俸祿的好像不難吧?”
他這一句話,剛剛退回隊中的人又有不滿,呂誨高聲問道:“鎮南王,說話不要那麼難聽,你說誰白吃俸祿?”
王旁一指呂誨說道:“說你白癡,你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