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來遊說的人(2 / 2)

王旁回京城了的事神乎其神的傳的滿城風雨,這裏有高興的也有不安的。比如呂惠卿,李定等人,可是等了好多日子也不見王旁上朝,心中更是忐忑。聽說王旁仍然是王爺,但從此不參議朝事這些人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

這日退朝之後幾個人又聚在一起,李定顯得有些焦慮不安,見他唉聲歎氣的,呂惠卿說道:“你那唉聲歎氣的幹什麼?

“你們說也奇怪了,這王旁回來這麼長時間也不入朝?”

“你難道還盼著他上朝不成?”呂惠卿停下看著手中各地上報的公文。

李定站起身來一邊在房裏走這一邊說道:“我還真盼著他入朝議事,這麼多年發生這麼多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你說他在他那府上怎麼能坐的住呢?”

呂惠卿嘿嘿陰笑了兩聲:“我看你是怕蘇軾蘇子瞻那事兒吧?當年你就是小心眼,那事可鬧的不小,差點壞了咱們朝廷不殺文官的祖訓。”

“他那詩是白紙黑字,我不過幫他解釋了意思而已。”

“得了吧,我看你是看上人家娘子,求親不成才誣陷蘇軾的。”

這句話正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李定臉一沉:“我再做什麼事也不如呂參政你啊,終究我也沒霸占什麼,不像呂參政你,害怕王公複相,打什麼小報告又誣陷人家。想那王安國和王元澤也不知道怎麼得罪你了。對了,蘇軾不管怎麼說還好好活著,倒是王元澤命都沒了,真要擔心的我人我看是你吧?!”

呂惠卿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被李定這麼一說他有些掛不住:“我有什麼擔心的?政見不同都是常有的事,況且這停止新法的事也是皇上的意願。王元澤是他自己短命,礙著我什麼事?王旁不提也就罷了,他要提我還要參他一本呢?!”

兩個人麵紅耳赤的各自一肚子火,呂誨勸道:“算了吧,你沒聽說王旁專門給皇上采藥煉丹?要是耽誤了皇上長生的大計,你真不怕掉腦袋?再說,就王旁那祖宗,他不來朝廷議事已經是謝天謝地了,你還招惹他幹什麼?”

呂惠卿氣哼哼的站起身來:“新政實施具體內容都是我做的,連皇上都讚我成績卓著。王安石說不幹就不幹了,難道他說再複相就複相了?以後要是出什麼事還不是我當替罪羊。王旁回來,要是挨個算賬的話,當年不管是反對新政還是彈劾王公的,哪怕是後來不想提拔王旁府上人的,我看各個都要被清算,你們別在這裝沒事人一樣。”

他說著一轉身邁步出了議事堂。

李定撇了撇嘴,呂誨說道:“你也是,少說兩句不行?這呂惠卿可是小心眼的狠!”

“就他?你看他嘴上這麼說,要是王旁真入朝了,估計第一個跑著過去迎接的也是他!”

話是這麼說,呂惠卿也並非隻會投機,他是曾神宗皇帝的一名重要顧問,王安石變法的中堅者,當時正值均輸法 青苗法 助役法、農田水利法 陸續推行之時,具體內容都由呂惠卿親手擬就,奏請並頒發的。他主管司農寺期間,就像他說的趙頊都誇他:呂惠卿言農行 ,事甚善,然尚未了五分,若司農,即天下事大定矣。而且 他主管軍器監時,經一番整頓,裁定中外所獻槍刀樣式,規定槍刀質量標準, 又編製弓箭一書,供製造弓弩參照。所製兵械精利,改善了的武器裝備。

更讓呂惠卿自以為榮的是,熙寧年間的兩次災荒(1073-1074年)期間,他京城賣了數以萬計的糧食,穩定了京師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河北、江浙等為地區,利用貯的青苗錢米,募集受災農民興建水利的從事其分工役,度過了災荒 ,這是變法前所未曾見過的。為此他深得神宗帝嘉許 。

這麼多成績,難道自己不夠做宰相的資格嗎?如果王安石複相,那麼自己多年的功績不都成了王安石的了嗎?呂惠卿在王安石罷相的時候被王安石想趙頊推舉做參政知事,他可一點都不感激,他覺得這是他自己做的好,甚至有些埋怨王安石,明明自己就是他的接班人,難道還不配做宰相嗎?

想到過往呂惠卿頗有怨氣,朝回府的路上走的時候。不如去見見王旁,怎麼說自己也是參政知事,要知道這官職基本相當於副宰相,宰相候選人。如今韓相也快退了,王旁還不給自己幾分麵子嗎?見到他自己再見機行事拉拉關係,萬一能勸王旁入朝參政也算是自己體恤皇上心情,又做了好事一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