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老房扒房(3)(3 / 3)

“說的再具體一些,走到大商廣場,上麵的寬廣平整的廣場,盡管沒有綠樹庇蔭,沒有鳥語花香,可下麵有商場,有購物的樂趣的便利,上麵可休閑,可以跳跳廣場舞或聽聽音樂。這雖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可卻能舒緩身體的疲勞,放鬆身心。”齊天翔認真地看著各位,緩緩地說:“可就是這一街之隔,我們看到了什麼,一家挨一家的門臉,家家都有放不下的東西擺在外邊,人行道成了停車和擺放露天桌椅的經營場所,街道旁邊成了臨時停車場,行人和車輛隻能在不能再窄的路麵上行走,這樣一天走上兩次,還會有好心情?還會覺得幸福快樂嗎?”

“齊書記說的很有道理,也切中了要害,這就是我們這次整治的目的。”房建設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等齊天翔話音一落,就接著說:“占道經營,私搭亂建,任意侵占公共區域,這些不是偶然無意識的行為,而是有意識地挑戰規則和秩序,似乎法不責眾就針對任何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似乎大家的就是誰先擁有就是誰的,而且是隻要一家為之,所有人都一哄而上,就像唐僧肉,不是能不能吃,而是有沒有本事吃,能不能吃上。什麼規則秩序,什麼道德良俗,什麼敬畏之心,什麼法律法規,隻要是沒有人管就是允許,就可以肆意妄為。這樣下去還是一個有規則的社會嗎?”

“齊書記和房市長的話讓我們很受啟發,也值得我們思考。”徐平凡小心翼翼地說著,看到齊天翔鼓勵的眼神,就壯著膽子說:“原本這麼多領導在這裏,沒有我這個記者說話的份,可聽了齊書記和房市長的話,結合我自己的感受,也想說幾句感想。”

“清朝大學士張英就有一首著名的詩,很多年來都作為禮讓、謙和、自省的典範被傳頌著:‘千裏捎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隻是不見秦始皇’,至今被傳為佳話,也始終保存著三尺牆這樣一個古跡。我有次專門去看過,三尺變成了六尺,張家主動讓出了三尺,對方也自覺往後讓出了三尺,一條六尺小道彰顯著美德和大度。”徐平凡急急地說著:“而現在,別說三尺牆,就是握手樓,通窗街又有多少,隻要是有利可圖,什麼也不管不顧。還有隨處停放的車輛,任意的占道經營,都肆無忌憚地存在著,挑戰著社會秩序和人們的底線。”

“徐記者的感悟很有深度,看來通過調查和走訪,你這第四篇長篇通訊也可以著筆了,我看可以叫《商鋪的沉思》,啟發公眾對商鋪經營和生活現狀的思考。”齊天翔慢慢地想著,微微笑著溫和地對徐平凡說:“通過商鋪的存在,可以探討一下守法經營艱難和依規經營的困惑,探究一下商鋪背後的利益鏈,以及誰在經營中真正獲利,阻礙市場發展和繁榮的症結在哪裏,影響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真正因素是什麼?”

“齊書記的思考太廣泛,涉及的深度也太深了,恐怕這樣的任務以我個人的能力難以完成。”徐平凡興奮地說著,略顯困澀地說:“不過我可以多做努力,相信一定能完成齊書記交辦的課題。”

“不是交辦,是希望。”齊天翔嗬嗬笑出聲來,望著徐平凡,又看看在場的幾位記者,商榷的口吻說道:“長篇通訊不易,但綜合性報道不難,在這方麵市報和晚報就各有千秋,市報著重深度,晚報可以著眼於廣度,兩廂結合就是很好的雙贏局麵,而且新聞的特點就是快,就是及時。”

“我明白了,我們可以發揮市報和晚報各自的采訪及版麵優勢,從商家、店鋪、消費者、市場或政府管理者多種角度,策劃幾個專版,有針對性的為社會秩序恢複造勢。”徐平凡認真想著,激動地說:“我這就著手準備,與晚報同行攜手,爭取明天就推出相關的專版。”

“我就喜歡和徐記者這樣的聰明人交流,容易溝通,還特別能找到切入點。”齊天翔看著房建設等人誇獎著,隨即看著徐平凡認真地說:“可以告訴你們主編,這是我安排的專項工作。這比你采訪房市長或我都有實際意義,采訪是工作,是被動的,這些積極的新聞報道,貼近社會,貼近民生,更可以彰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職業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

齊天翔說著話,看著李國強快步向這邊走來,就望著徐平凡遺憾地笑著說:“看來我們的研討就要結束了,正戲就要開始了,我們都該進入各自的角色了。”

“剛接到省委辦公廳的電話,林書記他們的車隊已經出來了,估計再有幾分鍾就到了。”李國強走過來,認真地對齊天翔和房建設說著:“咱們所有參會的人員都到了,在那邊候著呢!”

“哪咱們也過去吧!”齊天翔客氣地同幾位記者分別握手告別,然後對房建設說著,慢步向主席台方向走去,一路上不停地四處張望著。

“不用看了,這樣的場合人家如果在,還能放棄與你這位市委書記親近的機會,還能放棄這出頭露麵的時機。”房建設知道齊天翔在找什麼,走到他跟前低聲說:“香港項目招商會,人家在哪邊逍遙呢!”

“市裏組織這樣的活動他不知道嗎?作為主管副市長缺席合適嗎?”齊天翔不滿地說著:“看來他已經不把自己當成副市長了。”

齊天翔說著,望著房建設無奈的笑容,心中也有些淡淡的隱憂,也對下來活動的效果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