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車停到清荷水庫邊上的時候,馮俊才和姚玲,以及清荷村的老支書慶豐收,還有正在鍛煉的大學生村官梁婷婷和毛曉曼兩位姑娘,劉鵬、李煒、王飛、徐東亮等人,都已經靜靜地等待很久了。
下了車,齊天翔首先向鄭明介紹清荷村的老支書慶豐收,鄭明一聽慶豐收的名字,眼前一亮,熱情地握住慶豐收的手,嗬嗬笑著對慶豐收,也像是對著大家說:“慶豐收,這個名字好啊!吉祥、喜慶,預示著歡欣和快樂,既是希望,又是期待。在農村能時時慶豐收,說明風調雨順年景好啊!”
“在農村名字就是個記號,怎麼叫著順口就怎麼叫,方便就好。領導這一誇獎,讓我老漢不知說什麼好了。”慶豐收對於齊天翔率先將他介紹給鄭明,很是激動,也不知怎麼應對,隻得如實地說著,隨即補充道:“齊書記剛見到我的時候,也是這麼說的,說我這個名字吉利、喜氣。”
鄭明對慶豐收的回答很是滿意,隨手指著眼前的水庫笑著說:“守著這山清水秀的景致,說明你們很有想法,也說明你很有遠見,想不慶豐收都難。”
“這都是馮書記給我們村謀劃的遠景,沒有他的辛勞和運作,我們還是守著美景靠天吃飯了。”慶豐收被鄭明誇獎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微微漲紅了臉,轉身指著近旁的馮俊才對鄭明說:“這都是馮書記的功勞啊!”
鄭明主動伸出手來,拉住馮俊才的手,溫和地笑著說:“我知道你,主動請纓來到河陽縣,立誌三到五年打造一個藍天白雲的生態宜居城市的縣委書記,勇氣和精神都值得讚賞。如今三年多了,在清荷水庫這裏,我還真是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雲,就為這一點我就要謝謝你。”
鄭明說著話,眼睛左右巡視著,一邊找一邊望著馮俊才問:“記得當年還有一個市農科所的青年專家,舍棄城市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與你一起立誌改變河陽縣整體麵貌的,叫向有誌的,怎麼沒有見到他?”
“鄭校長真是好記性,這麼多年了還能清晰地記起這些往事,連我們自己都記不得為什麼來的河陽縣了。”馮俊才嗬嗬笑著指指站在眼前的姚萍說:“我以前的搭檔已經展翅高飛了,現在的搭檔是咱們河州市委辦公廳赫赫有名的能手,美女縣長姚萍。”
看到馮俊才介紹到自己,而且是這樣高調的語言,姚萍臉上微微紅了一下,羞澀地瞥了馮俊才一眼,不滿地說:“這哪像一個工作介紹的語言,班長不像班長,大哥不像大哥的。”說著話,上前了一步握住鄭明的手,落落大方地笑著說:“姚玲,河陽縣的一名新兵,來紮根學習的。”
“小姚縣長這話我看說得有理,既然介紹就不能隻介紹市委的身份和美女縣長的現在,還不要忘了人家更輝煌的前世今生,就像林黛玉是降珠仙草下凡,牛郎的媳婦曾經的王母的愛女,這才符合身份和地位統一的原則。”鄭明微微笑著回頭,認真地看著呂山尊說:“所謂道德的血液,不應該從是不是成功的企業家身上去找,咱們全景大酒店經理放棄大好的酒店經營,來河陽縣建設和發展生態宜居的縣域經濟,本身就是一項閃爍著奉獻光輝的大義之舉,體現在一個巾幗女子身上,怎麼不讓我們這些須眉男兒汗顏?”
鄭明亦莊亦諧的話語平淡中蘊含了太多的意味,一時間引發了眾人善意的微笑。鄭明隨即望著馮俊才,微微嚴肅地說:“你也不要誇我,我沒有那麼好的記性,這些都是你們齊書記在車上告訴我的。”
鄭明謙虛平實,自露心跡的話語使得在場的眾人既感到意外,又感到無比的親切,投向鄭明的眼神更是多了一份崇敬。
“齊書記不但告訴了我你和向有誌過來的原因,更告訴了我你甘當人梯的品行,讓我感慨不已啊!”鄭明目光聚焦在馮俊才臉上,嚴肅認真地說:“感慨之餘也深深地思考,我們做官到底是為了什麼?大家也都可以說說看。”
齊天翔看鄭明的眼光從馮俊才臉上,定格到了自己的臉上,就想了一下緩緩地說:“從一個地方起步,幾年一個台階,從鄉鎮到縣裏,或者到市裏,一步步走到更高的位置,幾十年下來職務會越來越高,權利會越來越大,但宗旨意識和服務意念是不是在強化,是不是隨著職務的上升,更加的純潔和堅韌?這也就是我們幹部升遷和組織製度上的特點,職務的變動不是為人民服務工作做得好,而是工作和職務的需要,這就使得幹部的工作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幹了一輩子事情,也就如同趕車一樣,當了一輩子官。退休之後回頭看,除了建起了一堆堆的高樓大廈,一個個冠冕堂皇靚麗異常的政績工程,真正為老百姓作了什麼實實在在的事情,真正為他們謀了多少福祉?”
“老聽到有人這麼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是老百姓的獎勵,事實上能夠獎勵的都是榮譽,真正的豐碑不是高樓大廈,不是政績工程,而是深深植根在百姓心中的感激和印記。”齊天翔邊想邊說,神情嚴峻而真摯,“公侯萬代,封妻蔭子,高墳大塚,隻是一種虛幻的夢境,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被人銘記,這些盛景之後又留下了多少斷碑土丘?似乎應該反思我們的幹部官和名譽觀了,認認真真地紮根基層幾十年,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造福一方百姓,這樣的政績觀,盡管不能高官厚祿,卻一定能在百姓心中佇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
齊天翔的話語真摯懇切,引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鄭明也在熱烈的鼓掌之後,欣賞地看著齊天翔,認真地說:“齊書記的話說出了我的想法,做官為什麼,為什麼做官,古人尚且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感慨,而且郡縣治國家安,也是多少年來的執政鐵律。要我說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一任縣委書記,做好一任縣長,就是對這一方百姓最大的福祉,即使就此終結了仕途,隻要認真努力,也就無愧於心,無愧百姓,更無愧黨和人民的信任及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