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審讀經濟(2)(3 / 3)

齊天翔彎腰低頭從掀開的棉門簾下鑽進大棚,直起腰,眼鏡片上立時蒙上了一層白霧,眼前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了,趕忙摘下眼鏡,掏出手帕擦了一下,盡管可以勉強看清楚一些,可還是很難看得清晰。因此,隻好無奈地往旁邊站開了一些,擺手讓後麵進來的人先走,片刻之後才慢慢適應了冷熱變幻對鏡片的影響。

棚外寒氣逼人,大棚裏麵卻是暖意融融,由於是用煤炭取暖,棚子裏有一股淡淡的煤煙的刺鼻味道,齊天翔沒有介意這些,而是放眼觀察著大棚內的一切。一個不是很寬的間距裏,隻有邊緣的窄窄的小路可以行走,齊天翔隨著中年漢子慢慢走著,看著,不寬的大棚卻很長,一圈走下來也覺得有些燥熱,可卻對大棚內的情景有了全麵的了解,還是耐心地聽中年漢子講解著。

“這個大棚是上凍的時候才扣上的,現在種了些菠菜、小青菜,還有一些西紅柿和黃瓜,小青菜和菠菜已經賣出去一茬了,西紅柿和黃瓜估計元旦之後就可以陸續摘了。”中年漢子開始有些緊張,可說到自己熟悉的農活,就漸漸自然了一些,望著齊天翔木訥地笑著說:“由於是第一年扣大棚,沒有經驗,而且對市場價格和供應也不是很了解,隻是試驗著一樣都種一點,也好有點收入。”

齊天翔聽著中年漢子的話,溫和地笑著說:“初期就應該這樣,一樣都少種點,多種幾樣,逐漸摸索一些經驗,然後再根據市場情況有所側重。這樣既可以保證能有一些穩定的收入,也可以使冬季有點事情做。到冬季之後,尤其是年底了,出外能幹的活不多,與其貓在家裏喝酒打牌,還不如在地裏找點收入,弄好了過個年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齊書記對我們農村生活太了解了,不但明白現在出去不好找活,而且還知道農村貓冬的習慣,真是太厲害了。”中年漢子瞪大了眼睛,欽佩地望著齊天翔,憨憨地笑著說:“扣這個大棚就是這個原因,能有點收入,還能有點事情幹。”

聽著中年漢子由衷的話語,齊天翔嗬嗬笑著鑽出了大棚,對迎上來的村支書說:“你老哥這個路子行,可以說是找到了農村冬季的症結,也為村子裏找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路子。”

“謝謝齊書記的誇獎,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農村兩委如今能做的,就是引導農民在土地上找活路,引導農民致富,其他能做的事情也不是很多。”聽到齊天翔叫他老哥,村支書立刻激動的兩眼放光,連聲表白著說:“這也是城市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機會,以前我們村離市裏太遠了,也就是種些糧食作物什麼的,而人均耕地少,產出自然就少,農民都是農忙時務弄一下莊稼,農閑時就出去打工,土地撂荒的不少。冬季裏回來,不少喝酒,就是賭博,怎麼說都沒用,沒事幹也隻能這樣,一直要到過了正月十五才能消停一些。”

“隨著臨近市區的耕地不斷被征用,以往靠近市區的蔬菜供應村,都沒有種菜的地方了,我們這裏也就成了蔬菜的主要產區了。”村支書興奮地說:“由於我們沒有經驗,也不懂蔬菜種植的訣竅,還是今年快入冬的時候,市農業局向局長帶人過來做工作,而且派農業技術員親自進行指導,並且先期墊付資金給我們進來了蔬菜種子,幫助我們建立大棚,還按照市裏的規定把補助一分不少地發到了農民手中。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我們村才一下子建起了六十多個大棚,大棚多了,收菜的菜販子就主動找來了,不用我們去推銷,銷售問題就解決了。”

聽到向有誌的名字,齊天翔微微地笑了,滿意地點點頭,鼓勵著村支書道:“農村有沒有凝聚力,不是看誰有沒有什麼本事,也不是村兩委努力不努力的問題,關鍵還是看土地能不能留住農民,留住農民的心。說到底農民對土地,還是有感情的,年青人不說,但凡上點年紀的,隻要土地能夠養活的了家,能夠有一點致富的希望,還是不願舍棄土地出外打工的,因此村兩委能做的工作,就是怎麼樣讓農民留在土地上,讓土地的產出給農民富裕的生活保障。”

“就像這些蔬菜大棚一樣,如果一年能有四季到五季反季節蔬菜,一個大棚每年能給農民帶來二萬到三萬的純收入,你就是趕也把農民趕不出村子。”齊天翔認真地算賬,微笑地說:“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你們村兩委的新農村建設這盤棋,才有可能進行布局,才可以著手農民精神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改變農村陋習的事情,你們也才能真正有事可做。”

“齊書記說得太好了,不但對農民的現實問題剖析的透徹,也為農民和農村脫貧致富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更為重要的是,為新農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指明了道路。”王世敏適時地接過了齊天翔的話,情緒激昂地說:“我們區委、區政府一定認真領會您的講話精神,研究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工作,為徹底改變農村的麵貌,注入新的活力。”

望著王世敏興奮的神情,齊天翔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熱情地向圍觀的村民招手示意,並認真地與村支書和村長握手告別,在大家的簇擁下,緩緩的向中巴車走出。

登上車,還不忘揮手向送行的陳村的人群致意,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眼中的神情也是溫暖的,含笑的,似乎在這片土地上,在那些孕育著生機和活力的蔬菜大棚了,他看的了陳村農民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希望。